顯示具有 憂鬱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憂鬱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無條件的正向接納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無條件的
其實,我們對個案期待很多


他有沒有進步?
他振作起來了沒?


如果個案符合了期待,我們就高興
沒有,我們也沒有不爽,只是會找到他有符合期待的地方,點出來,然後鼓勵他繼續加油
這是「正向接納」沒錯,卻是有條件的


個案往我們期待的方向走是很好,因為我們覺得這對他來說是好的
但對於想要掙脫期待的個案來說,這樣好嗎?

有時候我覺得個案很固執
但他的固執可能只是一直在反抗被教導著該怎麼做
還沒有感覺到被接納之前,自我定位的一種方式


現在覺得,無條件的正向接納很有力量
並且相信,個案在這樣的氛圍下會有真實的改變
但也真的很難
除非,我們可以先這樣對待我們自己

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Little Child (續)

這世界上,有一種人
他們以為自己可以影響別人的心情


當別人難過的時後,他們迅速地伸出援手想要拯救別人
別人生氣的時候,他們維持理智,想要穩住局面
別人衝突的時候,是他們最頭痛的時候
因為他們不知道該討好誰


他們的眼目,定睛在別人的臉上
別人笑,他們才笑; 別人哭,他們也哭
他們在意太多別人的表情,別人的心情
以致於很少注意到自己


他們的表情,常常只有兩種--微笑或大笑
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其實他們的心,早已乾枯碎裂
他們的淚,早已流乾


給的同時,他們也在大喊「拜託你,看看我吧~~~」
然而,別人是這麼這麼地傷心,這麼這麼地飢餓…..
兩條線僅僅是瞬間交會,漸漸地朝不同的方向奔去

「拜託你,看看我吧~~~」

他們再度回到自己茫然矛盾的旅程,孤獨地走著

2009年1月18日 星期日

獨立











有一種說法
憂鬱是個人把過於嚴厲的客體內化,導致內在有個不斷鞭笞自己的自我
鞭笞著自己,有時候也不小心鞭笞著親密的人


其實除了自己,這個世界有許多拿著鞭子追趕你的人


在工作上經常遇到的老闆或同事,看不見你所作的
卻往往盯著你沒做到的瞧
然後藉著討論的機會提出來


他們當然不會嚴厲地說:你哪裡哪裡沒做好
有時候是: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怎樣怎樣
或者:我認為這裡其實可以怎樣怎樣
當然,這是客氣的


當然,我們可以虛心接受並思考他說的對不對
但是最近,我覺得愈來愈不對


難道一整個活動辦下來就只有怎麼沒把阿長的名字放上去這等鳥事嗎?
難到一整個團體就看到讓某某某講了太久嗎?
找到一個缺點就去補它,然後會更好
這是完美主義者的想法
這完全與正向心理學的觀點背道而馳


然後很心寒地,我發現周圍充滿了各個嚴厲的內在客體
無論是長官,同事,還是你要好的朋友
他們往往很少告訴你,某某某你哪裡做的很好
往往都會說: 某某某我跟你說喔這裡應該怎樣怎樣


很有自覺的臨床心理工作或社會工作者,有時會試著刻意正向一點
但是也有起伏
想到的時候做得到,但時間久了會忘記
讚美,和肯定,居然成為一個需要刻意去做的事情
原因很簡單--大家都是在這樣的環境裡長大的


所以,也毋須哀怨


最近看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http://nctuceo.blogspot.com/2006/09/steve-jobs-2005.html


覺得steve jobs這個人講話,就像個充滿創意的小孩
而且,就算周圍的人罵她,責怪他,處罰他
他還是玩得很開心


這是個真的,至少在說這些話的當下
獨立於嚴苛的內外在客體的心靈
憑著直覺和感動做事,但是又不自私

2009年1月1日 星期四

難過














你一直問,我要怎麼引導你的想法讓你變好?

你說你不想倒垃圾給別人
卻有滿腹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的積怨
你滔滔不絕,說完了又覺得愧疚、自己真是不應該

你想說嗎?


覺得不讓你說,你無法痛快!
你無法聽我說


但我想告訴你
你說的對,不要去數算別人的錯
但是,也不要忽略自己的難過



如果你不能接納自己的難過
那別人就一定是錯錯錯!
否則,我們在難過什麼?


(妳說:我有接納阿!! 然後一直一直要我告訴你該怎麼"想"......@@)



當你看到自己的痛,自己的傷
好好抱抱自己,安慰自己
才會有所謂的原諒


不認傷的原諒往往包裹著強烈的敵意
只能用過度討好來掩蓋
或者在心理暗自計畫著,怎麼離群索居

或者有一天,不可控制地acting out…..


或許,重點並不是誰對誰錯
重點是—
接納自己的難過,好好地哭一場
然後想: 要怎麼不要再讓自己,那麼難過?

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給予









妳以為自己是在給愛,其實,是在討愛




伸出去的手空了,卻沉重了,落寞了
給予,是妳知道唯一能夠感覺到自己存在的方式




有時候你好累
卻有一股委屈,堵在胸口,覺得沒受注意
想著或許那些嗷嗷待哺的口,有天也能吃飽,張開眼睛



這樣想的時候,你覺得自己真壞,真自私

妳告訴自己,是我修養不夠,應該要再磨練
於是,你愈發努力,更加勞碌,忙得團團轉--



可是為什麼,自己愈是給予,肚子愈發飢餓
愈陪伴,心裡愈發孤單....




其實你的心,早已破了洞
吃進去的東西,都從洞裡流出來了
你愈餓,吃的愈多,洞口愈大
張著血盆大口,大喊救命~~~



它說啊,它需要被看見
它說它好痛!
它需要好好地被呼呼,吹吹,揉揉....

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

預防










這一期公會的蝴蝶飛訊裡頭,有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字:

面對克魯曼所說的蕭條經濟 (depression economics) ,我們的老友精神科醫師當然會接到不少depression的新個案,投以百憂解或樂復得,十分鐘就打發上路,一邊微笑「危機就是商機」,「發現了藍海市場」。但心理師若還是那兩招「心理恆賤」和「心理滯聊」,不懂得向初級和二級預防的上游業務出航,和社區、企業或學校聯手,那就只好「看得到吃不到」,繼續在醫院評鑑制的保護傘下,孤芳自賞,顧影自憐了。~摘自蝴蝶飛訊第13期,黃龍杰心理師

I can not agree more.

對於前輩們跳脫醫療模式轉向二及預防的概念,我既驚喜又佩服
雖然自己仍在醫院的保護傘下運作,仍試著將這樣的概念應用到治療裡

例如,今天和個案的最後一次晤談,恐慌症的個案,一開始還以為自己是憂鬱症
「但是,你也有些災難化的想法喔!」
列舉數個之前在晤談中談到的例子,個案逐漸了解,自己對於未來是悲觀的

「所以經常感到不安,是嗎?」
個案點點頭,我說明各種負面想法如何導致憂鬱,但也提到個案潛在的樂觀因子:
「像你第三次心情比較好的時候,覺得自己『想開了』,如果對許多困難都能這樣想的話,就能夠避免自己憂鬱喔!」

個案微笑,我想她懂了


許多個案的診斷並不是憂鬱症,但都可以嗅到一些前兆:
對自己的失控感到無奈、絕望
對人生的意義和自我價值產生懷疑
對未來悲觀、過多的罪咎感
原先的各種焦慮症狀到後來合併憂鬱情緒,甚至演變成憂鬱症

在思考模式尚且具備彈性,悲觀還未根深柢固時
個案關心並急切想知道如何避免憂鬱
還有力氣作記錄和自我監控時
或許才是認知調整的黃金時期

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我覺得,台灣人很無情"


因為這句話,我結束了長達半年多的晤談



最近幾天,他的影子就像鬼魅一般,在我稍作停歇的時候竄了出來
偶爾無法再逃避的時候
看到的,是心裡頭的傷


雖然知道,不過又是憂鬱發作敵意上升的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卻也想到,為這些老個案,自己承受了許多業務累積的壓力,甚至利用下班時間
面對她 無不是想盡辦法,掏心掏肺...



我無法抽離,難以客觀
感到氣不太順,我深吸一口氣,閉上眼睛


關於他的文章也寫了不少了
為什麼曾經令我感動的東西,現在卻成了飄渺 微涼的回憶?


加上外頭的天暗了 蕭瑟了
總有一股抹不掉 淡淡的哀傷


當我想著大體上怎樣才算好,關於界線怎麼樣釐清才是雙贏,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照見光陰又在自己的臉上,刻下了細細的 痕

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病了

大概是坐姿不良,腰背最近經常犯疼
疼到得在坐椅背後放一顆超大抱枕,還覺得坐立不安

怎麼辦? 還是得工作ㄚ(泣~)
只好省著點力氣,用虛弱的聲音,有氣無力地作治療

於是,兩個病人在桌子的兩邊,相視而坐
於是,妙的事情發生了~~

個案比以往更多話、更開放、更自在了
除了我拖著一具病體以外,並沒有什麼不太一樣
我很好奇,他走了以後我思索著…
我知道今天自己,不太用力

呵,或者說,根本沒有力氣可用
結果反而能與個案在同一個視覺層次了

望出去,看到的是一個渾沌的、無奈的、時間像是停滯了的世界
一個你似乎無法掌握全部,只能讓它挟著妳跑的世界
像是小孩在如巨輪般旋轉著的木馬場上,又找回了純真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默默

昨天和個案談完,差點要嘔吐了
看到社工,有一股急切想要cartharsis的衝動


話說我談了一個半小時後,我想要開始作ending了
又不希望她帶著低落的心情離開
於是非常極度努力地試著在她身上尋找一些正面的能量
告訴她已經做到什麼事情,想與她討論還可以為自己做什麼事情

無言耶…她兩手一攤:什麼也沒有,我想結束這一切
那你怎麼會想要過來?
阿就醫生叫我來的….
那….你希望自己好變好嗎?
我為什麼要變好?


下一個個案已經等一陣子了
我加深了呼吸,試著保持平穩,拍拍她的肩膀、表達心疼
看著她面無表情地走了
心裡有些淡淡的困惑和遺憾

很典型的憂鬱想法,想要了結反映在高高的絕望感
結束,是一種想讓自己解脫的方式
她可能沒想變好,但想解脫,遠離一切

這種情況下,精確地同理、陪伴並不容易(很耗能)
但若能維持他穩定地出席
卻也是非常積極的工作

如同學長所說:

話說默默定下案主可能移動的目標,決不是殷殷期待他要努力前進...
反倒是直接從他身上看出已經存有的力量


http://www.wretch.cc/blog/slke/26422318

2008年9月16日 星期二

李維容說 對於憂鬱症的個案 首先要學會接受"悶"

晤談時 有一搭沒一搭 沉默的片刻卻不感覺無聊
去除掉自己對於空白的焦慮 會發現
這悶裡頭隱藏著一個既大又難解的世界


失眠 就是躺在床上翻來覆去 靜不下來又焦灼不安 像在鍋子上的螞蟻
沒有食慾 就是美食當前都沒有興趣 沉重到感覺不到飢餓 或飢餓感也已不算什麼
失去精力 包含了一種類似冬眠的停滯狀態 連專注聽人說些話都很困難 於是恍惚
心情低落 睡到下午三四點醒來突然覺得人生沒有什麼意義 並開始感覺到一股悲傷 前仇舊恨湧上心頭
自我價值低落 自責 自卑 哀嘆 只有一股與死亡相關 久違的內在驅力

當它無法言喻 就像掉進了一池混濁黏滯的油污裡 因為看不見底 令人心生恐懼
然而愈是掙扎 愈是向下沉淪
周圍的人卻只看到很堅硬的質地 不明白你為何會陷溺


悶的時候 我試著把這些感覺說出來 是同理 也意味著了解 和接納
對於一起前來的家人 更是詳細的衛教
常發現對於憂鬱個案來說 有親密穩定的支持者的重要
於是愈加期待家屬一同陪伴前來


有個案問我 他知道自己完美主義 但要怎麼明白呢
我說 就是把它變成生活的操作型定義

例如 想要在職場 或在有所謂表現機會的場合上 證明自己是很重要的
怕被忽略 不喜歡被遺忘 期待成為中心 起碼是個要角
因為一旦達不到了 不知道該怎麼定義自己 或看自己很低
即使如此 也不願意和人分擔軟弱 或展現悲傷
因為非常害怕被別人輕視

當巨大且令人困惑的東西被拆解了
微調畢竟不是那麼困難
至少它看起來 比較樸素一點

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家人

深夜,接到妹妹的一通電話,在另一頭嚎啕大哭

第一次聽到這麼震耳欲聾的哭聲,哭得聲嘶力竭,上氣不接下氣
不禁想起一位個案說過:「我昨天哭了一整天,好慘喔!」
現在我終於了解了


聽著她斷斷續續地說著自己近來的嚴重失眠,易怒,煩躁…等
一部分的我的腦袋,在厚厚的DSM-IV裡翻攪著: 這是哪一種診斷呢?

另一部分的我,感覺著深夜拍打在臉上的微風,輕輕地歎息
怎麼說,她是我妹妹阿~~


換了一個角色,肩膀上沉甸甸的
原本在晤談室裡口沫橫飛的我,此時卻是無言
許多安慰鼓勵,甚至同理的話都說不出口,只是默默地聽著
或許正因為是家人,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大半都是沉默

當實也深刻地了解,身為家屬該會是多麼無奈



她的哭泣,像一波一波的浪潮,平息了會兒卻又起伏翻滾
驟地一陣狂濤向上衝激,彷彿要劃破了天際—

耳膜震動著,眼前卻是隨著靜夜一盞盞熄滅的萬家燈火
心情在低落的邊緣,徘徊著


哭泣稍歇,我深吸一口氣,撿回來一點點臨床心理師的角色
一邊柔聲安慰分析著她的情況,一邊探探她的自殺意念

「哇!!」的一聲,這一次來不及把電話拿遠一點


一邊在照顧她的同時,把一半的溫柔留給自己
聽她傾訴的時候,腦海裡同時響起和她低沉沮喪情緒頻率一致的樂曲
我一邊聽一邊吟誦著,還跟她站在一塊兒,卻也慢慢獲得平靜

睡前,我為妹妹作了禱告
把一顆擔心,交給上帝,預期自己也即將入眠
忘不了許佑生書裡,他的親密愛人在序裡頭說的:
如果我們不能分辨事情的輕重緩急,不能張持適當,那麼結果可能是玉石俱焚、兩敗俱傷….

2008年8月22日 星期五

空間(二)

後來終於聯絡上他
兩個月不見了,有點像老朋友的感覺
說老朋友,是因為眼神交會的瞬間,顯然變多的情感流動


好幾次,出現在他臉上的,不再是淺淺無力地微笑,真的是開心地咧嘴地笑
讓我更加好奇這段時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之前被朋友找出去,我第一次問到底在他們眼中我是怎樣的人...."

看來他的治療雖然暫時中止,自我探索的旅程仍在繼續

"他們說我超理智,說我其實....不相信他們"

停了一下

"然後我開始展現自己的陰暗面,也考驗他們的底限..." ,他賊賊地笑著


原來,他的信任是這樣來的
但還是不禁捏了把冷汗,暗自慶幸他那幾個相挺到底的朋友
"我發現自己被擴充了,比較放鬆了..." 他又笑了
我也笑了


展現幽默感,學會求助,和適度的自私
近似兒童特質的行為....這小大人慢慢地回歸了


抑制不住好奇心:那你後來為什麼沒有再來呢?
他說他覺得自己好像比較好了,反正有這麼多受苦的人,那就把機會讓給別人好了
"那...心理師失約你都不會不高興嗎?"
"我想你應該是被別人纏住了吧~~"



ㄜ....(傻眼)

透過合理化他人的行為,逃避自己的憤怒
但是負面情緒不會消失,因為我還是感受到,自己被放棄了

"我不重要,別人比較重要,我消失好了..."

這就是憤怒內射的結果
也可能是胃病的原因

不能接受憤怒情緒,因為那代表不夠好的自己
竭盡所能隱藏,卻因為從未呈現完整自我
無法體驗接納,學習信任
變成憔悴的單向照顧者
遺忘自己,一邊對他人,對世界,也逐漸地失望...

以上,都是我心裡的OS
我只說看不見他的生氣喔
從他的表情,我知道他知道

他真的需要空間,需要自己去找自己
而不是別人告訴他,你長得什麼樣子


我們很從容地say goodbye
因為,當一個人真心想要了解自己
他的生活圈子,就是治療室
他的周圍,也就充滿了心理師

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

神入

帶完團體夜已經黑了,走在有些冷清的街道上,腦袋也是脹的


回想著成員們的孤寂,沉默,或激動,或悲傷
回想著空間可不可以再隱密一點,音樂能不能夠再空靈一點
步調能不能再放慢一點,與partner的默契能不能夠再更好一點....


但又覺得,這些,好像都不重要



每一張臉,告訴我憂鬱症的各種表情
因為不同的性別或特質,不同的行為展現
也提醒我,真的只看症狀而不看人,也就看不到相異的撞擊點
有人因為性急徘徊在抗拒不能接受,心煩且嚴重的失眠
有人被動看著自己沉淪,每天孤單地咀嚼痛苦
有人因為一向樂觀,還卡在不知道該不該有的哀傷裡
有人認為自己好了,急著跟大夥兒分享心路歷程....


成員們強烈的或低靡的情感,散發魔魅的平靜
我不由得忘記自己初次帶領團體的焦慮,深陷其中
但也感受到一份同在,同在並且也突然能夠理解需求
自然地給出適合的語彙,和臨場的議題


只是,需要一份理性,還可以把自己拉回地面
但又不過份地執著於結構,堵死了情感的流動



對,就是情感流動
雖然是深而幽黯的情感,卻很真誠
不分貧富老少貴賤地在成員之間交會
過於清澈,以致於目標導向的意圖一時語塞
團體的眼睛凝視著我,似乎在告訴我
什麼都不重要了
如果還想著時間結構和需要交差的計畫照片人際禮節
會有隔閡,就進不去了



此刻的我,還感染著些許團體氣息
深,靜,憂傷
我知道自己有神入團體
可以試著慢慢地從裡面爬出來
和大家一起

2008年7月29日 星期二

平衡

她是一個走過來了的人

若不是因為團體的緣故 應該不會遇上她 也就不會遇上此刻的感動


她看你的感覺 沒有距離
像個舊識 同甘共苦的夥伴 分享生命 娓娓道來
並不是沒有界線的絮絮叨叨 也已經有心理強度面對他人設限
這是明顯並非單向傾訴的線索
是釋放 不是壓抑 是諒解 沒有潛在敵意



說以前的痛 像風一樣輕
語氣真誠 只是一種回顧的表情
卻不停駐 感覺不到傷心 有一些些嘆息


臉上 有令人溫暖的微光


說到未來 沒有擔憂 也不過份迷彩
只有滿足與感恩 像山嵐 像潺潺的流水


想要付出 卻不是出於空虛 被肯定的需要
沒有恐懼與不安 沒有令人窒息的情感索求
手中的火炬 有內在的油源
可以一直發光
甚至 照見我心裡的黑暗


離開這裡的時候 她腳步踏得堅定 很穩

2008年7月27日 星期日

再歸因

強迫症的治療方法之ㄧ,是再歸因
意即辨認出強迫行為之後,告訴自己「那衝動是強迫症在作祟,不要理它…」
之後試著轉移注意力去做別的事情,一邊練習放鬆….


個案喜孜孜地告訴我,這樣真的有效耶!
很高興有幫上他的忙,也感謝生活調適愛心會提供的治療講義(參考右下角的連結)


仔細一想,其實這也是一種注意力訓練
把注意力從原本困擾人的、壞的地方拉開,不當它一回事
吹著口哨繼續吸塵、掃地、種花,必要時自言自語幫助自己專注眼前的事
一件心理的困擾要消失,只要不去注意它就行了
這種方法對於治療恐慌症也相當有效


有點像是把憂鬱症裡的”反芻”做逆向思考
反芻意指,對於負向事件反覆地、持續地回憶和咀嚼,深深地沉溺其中
我相信人在反芻的時候,全副心力一定是放在那件鳥事上面
但如果忽略它呢?
不去想它? 當作垃圾一樣丟掉?


難就難在
注意力轉移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尤其眼前這又黑又大的恐怖東西,張牙舞爪,ㄘ牙咧嘴…
常讓人心有餘而力不足ㄚ~~
這個案還蠻厲害我覺得
居然一兩次就見效了
(當然,他的作息穩定,壓力不大,吃飽睡好有助於自己的注意力控制)


如果實在是體力不濟,或力有未逮
我想可以試試哈利波特第三集裡面的咒語
當幻形怪變成你心中最深的恐懼出現,
試著努力把它想成一個好笑的東西:讓自己拿刀殺人時對方的傷口跳出史奴比來...
很難想像嗎? 可以參考驚聲尖笑系列…


以上,對於處在巨大痛苦當中的強迫症或恐慌症患者絕無不敬
真的,try it!

2008年5月8日 星期四

共鳴

心情不佳了兩天
突然發現自己這兩天真沒幽默感
直到學妹的blog把我樂的哈哈笑

天阿~~~我有多久沒這麼樂了?

怎麼回事? 生活中似乎也沒有特別煩心的事阿
只有一種可能--最近跟太多憂鬱的朋友們接觸了
產生了共鳴....

一個憂鬱的朋友告訴我 他喜歡跟單純的朋友在一起
這群朋友可能很難了解或傾聽他的心事
但他們的爽朗和開心 無形中卻感染了她
跟他們出去玩也許不全然盡興 卻感到放鬆

(夷? 這好像是我看到小狗的感覺耶.....)

另一個憂鬱的朋友則告訴我
她無意間報名了救國團的活動 又很勉強地參加了以後
看到許多樂觀 直率的傢伙
她覺得 他們很有趣 也看到自己的與眾不同...

勝讀十年書阿
看來我得要解放一下了




想什麼?

我是說

拉拉黃金米格魯

我來啦~~~~

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信任

"從那時候開始,世界都變成黑暗的"
痛苦若加上不被理解 刻畫更深的孤獨

小孩角色的反轉 意謂著母親羽翼的凋零
世界失去它自有的溫度 而必須靠自己 孜孜矻矻去支取
"碼麻,不要哭哭喔,我已經長大了,可以照顧自己了,也可以照顧妳喔"
當乖寶寶變成換取愛的條件,世界已經有了它的規則

於是 永遠需要一個目標去追尋
需要一個架構去維繫
害怕未知 討厭不確定性
因為不知道該抓住什麼 有什麼可以抓
有什麼可以被犧牲 用來支撐那個看來模模糊糊的自己

緊繃著 深怕一放鬆就倒下去了
倒下去就爬不起來了
爬不起來就落後了
落後了就失去光澤了

不相信 自己可以像魚相信水一樣
不會因為你漫無目的而驅逐你
不會因為你游錯跑道而逮捕你
不會因為你沒有在魚群裡面 就孤立冷凍你

大海沒有形狀也沒有規則
不管怎樣 魚都在水裡面
怎麼游 都是你的位置

2008年3月28日 星期五

聽天使唱歌

許佑生寫的,憂鬱症患者現身說法,寫得絲絲入扣,笑中帶淚(心靈工坊出版)

也是從他的書裡面,了解原來自殺期間會真會失去意識
聽一些個案說自己不記得自殺當時和之後發生什麼事,還以為是當事人說不出口
沒想到,真的會這樣(或許是解離吧)

他昭示的還包括憂鬱症患者特殊的邏輯思考
瞬間即逝的判斷力,退化到嬰兒時期的行動力,
被無限放大的生活壓力
(難怪有個個案想到等一下還要去買菜就淚流不止...)
這傢伙讓我深深體會何謂"腦內化學物質不平衡"
因為這真的....很難去想像。

以前一直以為自己可以同理,發現自己其實不能同理以後,
我想才是更接近同理了
起碼能夠承認憂鬱症患者具有與眾不同的腦袋瓜子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憂鬱 vs. 天氣

剛又被個案放鳥了

只要天氣一變 我就會悠哉悠哉地把閒書拿出來
一邊準備好好地啃一噸 一邊等電話響

"喂!心理師嗎?不好意思這邊雨太大, 能不能改時間?"
"好阿!"一邊喝著早泡好的咖啡

如果經濟許可, 真想建議憂鬱的個案搬到地中海去

最近看到一本蠻可愛的衛教書喔
內容是提供66種對抗憂鬱心情的小撇步 考慮版權的問題
我只把目錄印下來 讓個案自己選擇合適的方法試試
有沒有效我還不知道 但很喜歡書裡的插圖
很可愛

對憂鬱的人來說 看書可能太累了 要耗掉太多心理能量
尤其字太多的 沒憂鬱都看到憂鬱了
這本書每篇字都很少 伴隨可愛的插圖

以前就一直有個疑問
為什麼小孩都喜歡動物呢?
為什麼CAT要用動物當主角呢?
為什麼寵物會有療效呢?

真有點想把圖弄下來帶團體哩

再見!憂鬱
方建國 著 (宇河文化出版)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有感

不知道從哪裡聽來的 「憂鬱症狀可能是個案最誠實的展現」
意思是說其他的身心症狀其實是內在衝突的外顯
不知是因為最近讀了完形的書嗎? 還是個案自殺事件的影響
我開始思考負面情緒的正向意義

昨天一個個案帶著盈盈笑臉走進來 說她最近這一個禮拜都還好阿
我也為她高興 聊著聊著談到她剛在診間看到病人家屬拿著死亡證明書
然後她就到外面抽了根煙

警報響起—我問她抽煙對她來說有什麼意義
…..(內容省略) 反正她後來是紅著眼睛走出心理室
心想:「阿……我真是個壞蛋」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變好(好強的個案更可能有這種傾向)
她們可能會把心理治療當作家庭作業 希望自己的成績可以節節進步
但或許就是這樣的傾向 使她們無法真實地面對和處理內在的痛苦
身體症狀於是變成一個「安全的」出口—「我有心臟病,我喘不過氣來」

剛開始我也會害怕去承接個案釋放出來的負面能量 天真地跟著微笑
然而症狀並沒有因此消失 忽略久了 人就像一副空殼子 漸漸地與世界失聯
或許該問問她「你的心臟想跟你說什麼」。
有點像Freud說的把潛意識衝突意識化,讓盲目習慣變成自主選擇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