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9日 星期四

心情鬱卒嗎?可找健康中心

更新日期:2007/11/25 07:20 記者洪家愉/台北報導

心情鬱卒嗎 心理諮商不必遠求,住家所在行政區的健康服務中心,就有心理諮商師可以提供專業的心理治療。
為讓民眾能就近得到心理治療服務,台北市上年度起,委託市立聯合醫院於12個行政區的健康服務中心,開辦社區心理諮商服務。目前駐診的心理師,四分之ㄧ來自市立聯合醫院,其餘則分別來自臨床心理師公會與諮商心理師公會。
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組主任林惠蓉表示,初步統計前來就診的民眾,約有六成屬於一般心理困擾,而一般心理困擾中以情緒和壓力問題占絕大多數。

6招讓你的脾氣冷卻下來(轉貼)

有幾個方法可以控制憤怒,使你的脾氣冷卻下來,其中的要訣在於找出一個最適合你使用的方法,然後反覆練習,直到它成為一種習慣。最好的方法就是全家一起練習。以下是幾個可能的方法:
1.) 離開現場。每當你覺得好像沒辦法控制住脾氣了,就走開。只要跟孩子說:「媽咪需要一點休息時間,讓自己冷靜一下。」如果你需要把自己鎖在浴室裡才能控制得了,那就去吧。
2.) 利用對自己說話的方式。學習對自己說出簡單、積極的訊息,例如像:「暫停一下,要冷靜。」「把持自己。」「我能處理這件事。」選擇一句最讓你感到安心的話,然後每天練習幾次,直到可以派得上用場。
3.) 學會「暫停與呼吸」。一旦你覺得脾氣就快要爆發了,告訴自己說:「暫停!冷靜!」並且立刻深呼吸一下(必要的話深呼吸兩、三下)。讓腦部吸收氧氣是達到放鬆的最快速方法。
4.) 想像可以讓自己冷靜的事情。想想能夠幫助你感覺冷靜、心平氣和的人或地方———例如你的另一半、海灘、床鋪、後院等。在你的脾氣就要爆發,以及感覺身體的警告徵象蠢蠢欲動之前,趕緊閉上眼睛,想想會令你感到平靜的人臉或地方,並且慢慢地呼吸。
5.) 做深呼吸。閉上眼睛,深深吸氣,然後想像你正在一棟非常高的建築物頂端的電梯裡面,按下一樓按鈕,慢慢呼吸三次,在電梯下降時看著每一層樓的按鈕慢慢亮起。當電梯下降時,你的壓力也跟著釋放。
6.) 放鬆壓力。找出你身體感覺最緊繃的地方,也許是脖子、肩膀肌肉或下顎。閉上眼睛,集中在這個地方繃緊三、四秒的時間,然後放鬆。在做這個動作時,想像壓力慢慢隨著融化。
(本文擷取自「媽媽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一書)
優活健康資訊網╱周琪霏/整理報導 2007-11-28 08:11

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我是亞斯伯格?(二)

話說我那個朋友其實是一個很妙的人

他總是可以吸引一些"奇人"來聚會
可能是博學多聞但情緒不穩的人,
或者歡樂地活在自己世界裡卻與別人格格不入的人
或者是話語充滿玄機和智慧卻有過度衝動和暴力傾向的人
而上述這些都可能會有人際困擾 使自己的朋友寥寥可數

"你認識的人怎麼都這麼特別阿?"我問
"不會阿!他們都只是一般人阿"他說

或許就是因為我這朋友對待所有的人 都沒有區別
或許他覺得他們沒有什麼不一樣
這就是我的朋友 一個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廣納百川的大海

我開始思考"亞斯伯格"這個名詞
如果我這朋友是一個大圓圈 "亞斯伯格"可能只是裡面的一點
然後我又思考自己怎麼去看待在醫院遇到的個案....
還有社會體系怎麼去看待這些帯著症狀名稱在外面趴趴走的人們

精神疾病診斷準則裡面都是一些行為和思考特性
大部分的書籍強調的是可能遇到的社交和情緒障礙 還有如何去"幫助"他們
他們的弱勢是不是歧視本身帶來的結果呢?
如果沒有歧視 弱勢是不是不存在了?
用積極正面的態度去看待這些"症狀"又是如何?
到底誰才是需要被幫助的人呢?

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我是亞斯伯格?

前一陣子聚會的時候 有個朋友問我:你知道什麼是亞斯伯格症嗎?

我愣一下 覺得長久以來隱藏在心中的想法呼之欲出了"你為什麼要降問阿?"
"前一陣子我姑姑帯我去醫院看醫生 醫生說我是亞斯伯格症耶, 那到底是什麼東西阿?是不是自自閉症阿?"
朋友擔憂地看著我 臉上卻有著不協調的微笑.....

"沒那麼嚴重啦...嗯...重點是你現在覺得自己過得怎麼樣啦!"
說這句話的同時我腦中閃過的想法:

一個三十幾歲才被診斷維亞斯伯格的人?
他姑姑為什麼這個時候帶他去阿?
我能爲他作什麼呢?
醫療體系除了給他一個診斷名稱和殘障手冊以外還能給他什麼呢?

"其實那個名稱本身並不重要啦!重要的是你怎麼看自己"
我捨棄了洋洋灑灑的專業形容 直覺地說了降的話
也不禁想:我在醫院裡面會對個案說降的話嗎?

"那到底什麼是亞斯伯格症阿?"

我無奈地笑了笑, 只能繼續當他的朋友

(註:這個人不姓蔡XD)

2007年11月18日 星期日

最近遇到的狗 (四)

其實遇到這些狗兒們有一陣子囉
每次看到牠們有主人都覺得好幸福

流浪動物之家的狗兒看起來也都蠻快樂的
狗阿 就是需要有人豢養的動物......



2007年11月10日 星期六

最遙遠的距離

我不要爆雷好了

看當下的感覺跟現在的感覺很不一樣
當下覺得:厚!怎麼那麼慢(我是個被好萊烏電影寵壞的孩子)....哈哈

但現在一早就被個案放鴿子而焦慮不安的我
回想這部電影的時候卻覺得很寧靜
原來這部電影是有治療效果的啊!

主角的困境就是生活中俯拾即是的那種 雖然事件可能不同 但心境上卻很相似
也是這種慢步調讓我們慢慢去覺察自己的傷痛 或寂寞 然後從最自然真實的元素中得到撫慰 得到解脫

我超佩服小湯的執著和堅持
不過或許也是降所以痛起來特別痛吧!
從正義的行為中讓自己也有機會被救贖

(啊!講的很抽象應該沒有暴到雷吧!)

後來我男朋友問我:妳們心理醫師都是怪ㄎㄚ嗎?
"我不會躺在別的男人的膝蓋上啦!"我無奈地說

唸心理的可以去看一看喔!

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

活見鬼(轉貼)

活見鬼 (感謝作者挖哩勒同意 轉貼自"浮光掠影")

邪降這部電影的結局
有一幕是這樣的
男主角過去親見瘋狂的繼母殺光全家的過程
自己很痛苦 也陰魂不散
想讓好朋友們也能瞭解他的痛苦
最好的方法
就是讓好朋友們也親身經歷一次
此刻感受到的種種驚怖
就是當時男主角所感受到的...
此結局出乎人意料之外
驚嚇指數百分百!!!

我在治療室當中
居然也感受到這種駭人聽聞過後的大汗淋漓!
小蝸牛是一個複雜難做的個案
跟很有經驗的督導的討論之下
目前的推論是可能有早期創傷而出現解離現象
他常常很難把一件事情表達清楚
對我防衛心也很重
可能我這半年的主要目標都只能是:建立關係!!
最近他跟我提到以前有一個自卑弱小的部分
稱之為小笨蛋,害怕被別人發現
而被重要他人責罵時
會出現恍惚狀態
督導第一次便點醒我:
你很容易受個案投射認同的影響
個案說不清楚的時候
你就慌了
那個"慌"可能是他的狀態
讓他不知道該怎麼說
我如大夢初醒一般!
之後又不斷溫習知識
慢慢發現
幾次下來
我常常不知道該接什麼話
不知道個案當下發生什麼事情?在想些什麼?
我對他簡直一無所知
無法在他身上動工
我也覺得很挫折
自己很"笨"
這個"笨"
莫非就是個案內心感覺的那個"笨"!?
就是潛意識裡面傳達出來的投射性認同啊!!
個案無法涵容的痛苦
將之分裂後投射到別人身上...
意識到這一點
感覺太有power了
簡直就像在看一部恐怖片
簡直就像活見鬼.

2007年11月4日 星期日

家庭何以會傷人 談家庭心理傷害 (轉貼)

家庭何以會傷人 談家庭心理傷害 生命力記者/陳昭儀報導 2001-05-24

減少家庭傷害及讓已受傷的孩子復原的方式,除了改善夫妻關係之外,孩子成年後也不要常陷在受傷的情緒中,大學後要重新定位和父母的距離,有的時候離家反而是回家的開始。

東吳大學社工系講師鄭玉英說,大多數的人都不能接受家庭會傷人,但事實上在沒有惡意的情況下,家庭確實是會傷人。五月十九日在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就以「家庭何以會傷人」為題舉辦座談會,她認為家庭傷人的原因主要可以區分為,孩子對家庭有許多的需要、父母親因故無法擔任親職以及教養方式的不妥。

鄭玉英表示,小孩對於父母的需求與依附性強,尤其是年紀尚小的孩子,他們是全心向父母開放的,由於小孩子沒有鑑別力,對於父母親所說的話不能夠區分,因此當父母對他們說「你怎麼那麼笨、我討厭你、我真後悔生你」之類的話時,他們就會全盤接收,並認為自己就真的是如父母所說的。

有時父母其中一方,或是雙方,因為死亡、出走、生病或失業等原因,無法勝任家庭中父親或母親的角色,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家中有兄弟姊妹,其中的一人可能就會取代父親或母親的空缺,而成為我們常說的「小大人」,這樣的孩子很可能沒有童年,或是他的童年提早結束,等他真正成年後,反而有時會有一些幼稚、不成熟的表現。

舉一個案,一位男士在中年時發生外遇,因為他從小到大所念的學校、科系、工作甚至是老婆,都是家裡幫他決定的,所以他想要有自己的自我和自由。這個例子顯示因為孩子提早早熟、缺少青春,導致他們童年時就超功能,以致於成年後就會失功能。

鄭玉英也說,上面所談的是有關經濟的父母親無法勝任親職,另外一種情況,是指男女雙方結婚後,夫妻間的關係原應是合作無間,但當夫妻關係呈現擺不平的狀態時,孩子往往就會受到傷害。最常見的,如家庭暴力中目睹婚姻暴力的兒童,在父親毆打母親的狀況下,母親只好將孩子作為依靠;有的是父親打母親,母親就只好遷怒於小孩,而最糟糕的狀況就是父母同時虐待孩子。這樣的孩子在精神和情緒方面都受到嚴重的傷害,將來在面對兩性關係及人際關係時,也會非常沒有安全感。

「有的時候教養方式的不妥也會導致孩子受到傷害」,譬如,縱容、嚴重疏忽、虐待、亂倫等,其他如父母將自己的「低自我價值感」如自卑、被否定等情緒發洩到小孩的身上,不停地罵孩子,而且「愈罵愈爽,然後就會罵上癮」。而小孩子被父母罵什麼就相信什麼,會說服自己「真的是因為自己不好,父母親並沒有錯」,也就是美化父母、貶低自己。

座談會的最後,鄭玉英也談到,要讓家庭減少傷害或是讓已受傷的孩子復原的方式,就是夫妻間需找出會互相拉扯的點,讓它舒緩一點,也就是她所說的「悅納異己」,意思是「高興接受不同於自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