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心心知我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心心知我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原來

原來把心裡的話說出來是這麼困難阿
原來我還活著
原來在低谷裡面感覺到支持的手指溫度是這樣的...

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沒有被照顧

有時候有一種,悲傷沒有被照顧的感覺

以前,會有恨,有怨

現在,只是覺得孤單,淡淡的哀傷



好像也沒有一定要被誰照顧的感覺,心愛的玩偶放在旁邊

然後,默默地流淚



只是這樣,然後就舒暢了


看見悲傷,自己療癒自己
這樣也可以長大

2009年6月28日 星期日

改變


最近遇到了瓶頸
應該說 是自己反覆的掉入相同的困境
每次掉進去 就更清楚了一點 哪些是我的問題
困境其實存在於自己的內心
即使外在的環境多麼不如預期
即使我多麼惱怒 多麼氣餒
決定留下來的 決定不去抗爭的
其實還是自己..... 這是不爭的事實!!
拒絕和離開困境 原來不是逃避 原來有是一種學習和成長...
原來這才是我的課題
面對了之後 就能真正做出去留的選擇

最近的個案抱怨著嚴重的強迫症狀
但似乎還沒有準備好離開他的症狀 明知道痛苦但卻放不掉
有好多好多的理由 拒絕為改變付出任何的努力..

思考自己的困境後 就開始可以理解改變與不改變的掙扎
改變了...如果更糟怎麼辦? 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放掉了困住自己的困境 就要開始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任阿
沒有藉口
自由 是這樣令人振奮 卻又令人畏懼
在困境裡 現在是這樣不值得付出
未來可以永遠都比現在更好...可以痛苦又輕鬆的仰賴著期盼生活....
這種感覺 我知道的...

是該做出決定的時候了....

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

自毀

自毀

好像很多自毀的人,眼睛都是在別人身上
他們期待著別人來道歉,來解救,來懺悔或原諒
自毀行為的背後,都有著對別人深深的期待


然而,你永遠沒辦法控制別人怎麼做


在沒有控制感的情況下,也就沒有秩序了
也就無奈了,失望了,怨恨了
那恨鑿得愈深,累積的痛苦就愈大
而殷殷的期盼,愈來愈受挫


然後用更激烈的方式要引起對方的注意
或希望對方有些什麼樣的反應
結果往往只是事與願違

又或者,對方終於有所回應
--你被甩一巴掌,成了心口上怎麼樣也抹滅不了的疤痕


自毀行為的背後,散發出這樣的訊息:看看我吧!看看我有多麼痛…
他們的安定感,必須要與別人共生,否則站不起來
認定可以被支持的對象愈狹隘,就有多「愛」那個人
或者,多麼執著於想要改變他


可是你愈是聚焦,他的脖子被掐得愈緊,
永遠都只是被嚇跑了而不斷地在逃避


別人永遠都是別人,只有你自己知道你要的是什麼

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

自信

上次我坐捷運看到一個女孩子
因為最近對化妝很有興趣所以一直看她的妝

我偷偷喵她的眼睛:
那個眼線其實可以再勾高一點,這樣眼睛看起來會比較大,我想

但是,突然又有種感覺
覺得不特別去強調大眼,這樣細細長長的其實也很美
真的,愈看愈順眼
而且也很特別

於是我偷偷笑了

電視上一直不斷強調大眼睛是最漂亮的
其實哪有一定?
當我們懂得欣賞,很多東西都有不同的美感
當然,要有一顆開放的心才行

看著那個細眼女孩,很是為她高興
看看窗子裡反映出的自己剛剪的瀏海
本來也不是很滿意,突然也覺得挺有個性
搭配埋在下面有著渾厚眼袋微笑起來卻挺是開懷精神的兩顆眼睛
整個也是協調舒服

誰說一定要小嘴大眼睛才是美女?
誰說一定要有完美流利的英文才可以幫外國人諮商?

很多事情,不一定要配備齊全了才能夠進行
很多漂亮,其實只需要懂得欣賞自己的自信

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靠近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不一樣

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無條件的正向接納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無條件的
其實,我們對個案期待很多


他有沒有進步?
他振作起來了沒?


如果個案符合了期待,我們就高興
沒有,我們也沒有不爽,只是會找到他有符合期待的地方,點出來,然後鼓勵他繼續加油
這是「正向接納」沒錯,卻是有條件的


個案往我們期待的方向走是很好,因為我們覺得這對他來說是好的
但對於想要掙脫期待的個案來說,這樣好嗎?

有時候我覺得個案很固執
但他的固執可能只是一直在反抗被教導著該怎麼做
還沒有感覺到被接納之前,自我定位的一種方式


現在覺得,無條件的正向接納很有力量
並且相信,個案在這樣的氛圍下會有真實的改變
但也真的很難
除非,我們可以先這樣對待我們自己

2009年4月9日 星期四

你可以

團隊會議,我們討論到個案的內在機制—用動力取向的觀點
童年經驗帶來什麼影響和防衛機制云云
我覺得,好可怕

如果一個人直直地告訴我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今天的我
那,除了依循著這個架構去努力,我還能做什麼呢?
我還有什麼探索的空間呢?
我還有什麼自主性可言呢?
我….再次被證明了沒有辦法靠自己獨自站立?


如果是受到父母教養的影響,那不就是因為父母不相信他/她
而有的控制和指責嗎?
在我告訴你是怎麼回事和該怎麼做的同時,我不是又成了你的父母了嗎?
而你的症狀不正是一種潛在的反抗和自主權的爭取嗎?


「insight要是個案而不是你自己的,才會有效」督導說


我相信你可以
甚至不需要我相信,你就可以

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

Delusion以外

個案告訴我,自己在輔導一群學生
看到學生資料,她傻了
「父母雙亡..」
「家暴」
「父親因為吸毒入獄」
「說謊、逃學傾向…」

她決定不再去看

「老師,你覺得我要考幾分才及格?」
「10分吧!」
「那50分呢?」
「很棒ㄚ…」

學生先是茫然地看著她,然後很得意地拿出自己大約二三十分的考卷
很自然地,她與學生打成一片

*****************************************************


另一個個案,非常激動地說著被竊聽機密、誣陷的經歷,忿忿不平
幾次努力哄他回門診拿藥,都被拒絕了
順其自然吧我想,倒是很好奇她的工作經驗

「小孩都很喜歡我耶…」講到這個,她就眉開眼笑了

我非常相信,因為她是個熱情的人
隨著她生動的描述,我想像一個精力充沛帶著小鬼上山下海的孩子王
當他學生應該很有趣吧我想

這樣的想像直到他又開始說到自己被政府官員竊聽陷害為止


醫院是個講求效率的環境
在這個環境裡,大家習慣看到問題,然後解決它
一個看到問題的便捷法,就是診斷


然後如果又有時間壓力,診斷就和這個人連在一起,成為她的代號
然後,可能滿腦子都被「怎嚜解決她的問題」佔滿了
換句話說,你滿腦子都是她的問題,而不是他這個人,她的人生,以及其中許多包括各種喜怒哀樂的事情

有時後,並不是時間不夠的問題(時間只是其中一個原因)
而是習慣的觀點
還有整個環境的影響

希望我可以一直留意這一點
治療就不是一種需要去完成的任務
而是件非常非常有趣的事

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Little Child (續)

這世界上,有一種人
他們以為自己可以影響別人的心情


當別人難過的時後,他們迅速地伸出援手想要拯救別人
別人生氣的時候,他們維持理智,想要穩住局面
別人衝突的時候,是他們最頭痛的時候
因為他們不知道該討好誰


他們的眼目,定睛在別人的臉上
別人笑,他們才笑; 別人哭,他們也哭
他們在意太多別人的表情,別人的心情
以致於很少注意到自己


他們的表情,常常只有兩種--微笑或大笑
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其實他們的心,早已乾枯碎裂
他們的淚,早已流乾


給的同時,他們也在大喊「拜託你,看看我吧~~~」
然而,別人是這麼這麼地傷心,這麼這麼地飢餓…..
兩條線僅僅是瞬間交會,漸漸地朝不同的方向奔去

「拜託你,看看我吧~~~」

他們再度回到自己茫然矛盾的旅程,孤獨地走著

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

Little Child

Little child, who are you?
Why you're so timid and weak?
Why there are tears on your face?

Little child, where are you?
Why you tremored like a lonely bird?
Why you grinned like a abandoned puppy?


Your wound's still bleeding.
Your fearness's covered by your anger.
Your anger's stucked by your hunger, which
forces you to smile, once pick up a bone,
then you'll vanish in the dark.


Little child, how are you?
When will you be back and calm
to stretch your arms and jump up and down?

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自覺

昨天,無意間看到妹妹寫給我的信
信裡面提到我們去玩,她觀察我「恍神」得很嚴重
還和我媽在火車上,偷偷地討論、擔心著….


回想那時的自己
確實是心事重重阿
實習以後,這種狀況少了
工作以後就更少

這樣好嗎?
我只覺得,可以這樣融入現實環境的感覺還蠻踏實的


當時我並不知道自己是這樣
恍神、悲憤、還很固執
(雖然有人說了幾百次我很固執我卻不認為)

昨天,個案問我
“一直focus在一件事情上算是正常嗎?”

他這個問題令我蠻高興的
雖然可能還在停滯卡住,我覺得他正在轉變,變得更舒適自在

人要認識自己,需要比我們想像得更多的時間

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

跨越

2009年3月24日 星期二

大老婆俱樂部

















這是我感覺到的她

坦白說,聽她說完以後,我很心疼,很感動
讓我也思考自己在兩性關係裡面的位置


她推薦一個部落格:大老婆俱樂部
原以為裡面會有很多的憤恨,痛苦,雌牙咧嘴
令人感動的是,並沒有
我看到很多如何經營夫妻關係的好書,談宣洩,談看開,談男女的本質,
美好的事蹟,愛心奉獻,自我照顧和實現

我看到一個超越兩性婚姻的觀點,裡面當然也有現實和失落,但有更大更光明的東西
然後才附帶所謂寬恕和原諒
並不是某種經過壓抑或委屈求全,或某種道德優越感的不良成品
是真的跳脫,走出,很實在的東西

欣賞並且感謝我的個案
她說她以後要去當志工,我說太好了你一定要去

我看到她踩著仍然有些蹣跚的步履,卻很踏實,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她說她的眼淚昨天流過了,所以今天可以過得好一點

2009年3月13日 星期五















不知道醫療體系訓練有沒有被治療過的要求
自己去找了諮商以後才發現,身為病人是什麼滋味
也才了解這個訓練有多麼重要


你被當成一個"人"嗎?
還是只是眾多病人裡面的其中一個?
你能體會陷在無助感中,亟欲尋求被尊重和了解卻又誠惶誠恐害怕被人落井下石的恐懼嗎?

2009年3月3日 星期二

Listen to your heart













治療師告訴我:Listen to your heart
剛好,是我們部落格的主題


很簡單的一句話,作起來卻不容易
因為,我的heart很久很久沒有出聲了

"每天給自己一段時間,靜下來,問問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什麼?"

這種只會出現在"秘密"或者"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裡面的八股問句,此時對我來說有一點不同的意義

或許,抓住了最重要的核心,其他都可以不重要,都可以放下了
或許,是要在投身的複雜的紅塵世界裏面翻滾扭轉,一次一次地練習,才能學會超然

****************************************************************************

或許其中一個很久沒有聽見的心的聲音的原因,是因為她在吶喊:我好脆弱喔~~不要傷害我
這不是我想聽的話

我想聽見:never mind, forget about it, not a big deal~~
(靠!都是英文~~)

於是,心的吶喊,被我消音了

*****************************************************************************

現在我知道心理諮商為什麼那麼貴了
首先是因為我們不想要在精神科的病歷裡只剩下一個診斷其他什麼都不是

另外就是從打電話求助的那一刻起,治療其實已經開始

2009年1月22日 星期四

治療師的懺悔













大推這一本書


首先呢,書裡頭的每個治療師可都是赫赫有名的喔,沒想到這麼坦承真實地分享自己的失敗經驗
很佩服他們呢
這對於初出茅廬的我不啻是一種很大的激勵
不僅打破我對大師們的全能幻想,同時也打破自己有一天可以全能的幻想


再來,書中每一個人的風格都相當不同,卻沒有完美的作法--
有的人拖太久,有的人太急躁,太嚴厲,或自以為聰明...
似乎是告訴我們,什麼取向並不重要,但"彈性"是重要的
尤其在面臨不同特質的個案上

最後,看到很多不同取向風格的治療師們口徑一致--
和個案建立合作同盟的關係,常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自己被督導快一年了,如今還在學習這個功課


"這是基本功,馬虎不來ㄚ~~"督導說
有時甚至會被要求什麼都不要做,專心同理對方就好


這裡插一段上週末的事


話說恐慌症團體進行"內在暴露治療"時,一個個案非常嚴重地恐慌發作
她倒在地上,不斷地呻吟,表情扭曲痛苦
說實在,大家都嚇壞了
不過因為我是Leader,再怎麼樣都要強作鎮定地安撫她
十幾二十分鐘的引導和放鬆回饋後,她終於慢慢地緩和下來了

餘悸猶存的成員們,部份抱以信任的態度:還好有你耶心理師
部分卻存在著質疑(包含我們協同帶領者)
我還是很假會地說沒事沒事,一切都是在掌握當中,看吧她不是好了嗎
就是要怎樣怎樣怎樣....


成員散去之後,我東西收一收回到辦公室坐下來,卻有一種複雜的感覺
融合了罪惡感,驕傲感,緊張感...以至於報告寫不下去
回去看了一輪白癡電影才慢慢回神


無意間借了這本"治療師的懺悔",讀了
也清楚了,自己其實在抗拒那種不好的感覺
同時,也對團體成員,對個案,非常抱歉


我想明天的團體,會為帶給大家這麼大的衝擊表達歉意
並讓大家有機會說一說自己的"創傷經驗"


如果治療師過度自滿,傲慢,以及相信自己曉得什麼對個案最好,那麼麻煩上身的機會比什麼都大。
~Art Freeman

2009年1月18日 星期日

獨立











有一種說法
憂鬱是個人把過於嚴厲的客體內化,導致內在有個不斷鞭笞自己的自我
鞭笞著自己,有時候也不小心鞭笞著親密的人


其實除了自己,這個世界有許多拿著鞭子追趕你的人


在工作上經常遇到的老闆或同事,看不見你所作的
卻往往盯著你沒做到的瞧
然後藉著討論的機會提出來


他們當然不會嚴厲地說:你哪裡哪裡沒做好
有時候是: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怎樣怎樣
或者:我認為這裡其實可以怎樣怎樣
當然,這是客氣的


當然,我們可以虛心接受並思考他說的對不對
但是最近,我覺得愈來愈不對


難道一整個活動辦下來就只有怎麼沒把阿長的名字放上去這等鳥事嗎?
難到一整個團體就看到讓某某某講了太久嗎?
找到一個缺點就去補它,然後會更好
這是完美主義者的想法
這完全與正向心理學的觀點背道而馳


然後很心寒地,我發現周圍充滿了各個嚴厲的內在客體
無論是長官,同事,還是你要好的朋友
他們往往很少告訴你,某某某你哪裡做的很好
往往都會說: 某某某我跟你說喔這裡應該怎樣怎樣


很有自覺的臨床心理工作或社會工作者,有時會試著刻意正向一點
但是也有起伏
想到的時候做得到,但時間久了會忘記
讚美,和肯定,居然成為一個需要刻意去做的事情
原因很簡單--大家都是在這樣的環境裡長大的


所以,也毋須哀怨


最近看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http://nctuceo.blogspot.com/2006/09/steve-jobs-2005.html


覺得steve jobs這個人講話,就像個充滿創意的小孩
而且,就算周圍的人罵她,責怪他,處罰他
他還是玩得很開心


這是個真的,至少在說這些話的當下
獨立於嚴苛的內外在客體的心靈
憑著直覺和感動做事,但是又不自私

2009年1月15日 星期四

warm











今天遇到一個很特別的人


五個孩子,都是在家教育


當初重新把幼稚園弄成課輔中心,讓社區的小朋友晚上來讀書
(說著說著,老么向猴兒一樣勾著爸爸的手,喊著要一起玩)

"這些孩子的家庭,不是爸媽離婚,就是在監獄裡"

一個國中模樣的清純女生拿著拖把拖過來,瞥了我們一眼
他噤聲

女孩兒走了以後,他指著台上上課的老師:
"她阿,也是從我們這而畢業的,國中來的,現在都大學囉!"


走到廚房,哇咧! 真熱鬧
十幾二十個穿著國小國中高中制服的孩子圍著長桌開伙
菜色很簡單:盤子裡裝著花椰菜,高麗菜和炒花枝
熱熱地冒著煙,孩子們也吃得津津有味
用盤子裝了飯,坐在夾縫裡吃起來
有點回到國中時代學生食堂的感覺



"我們這裡不是補習班,只是要讓他們在這裡感覺像家,感覺被愛"
"我跟他們說,你們就是一千塊,在學校裡被老師罵,被同學欺負,回家被打,就像一千塊掉在地上被踩來踩去,踩得烏漆抹嘿,但還是珍貴的一千塊"
他瞇著眼睛,悠悠地說


看著圍桌開心吃飯的大小朋友,覺得他們是幸福的



原來,波麗士大人裡面的劇情是真實的
這社會上真的有一群默默付出,關心著這群邊緣孩童的人


在火車上,感覺窗外很冷
胸口卻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