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意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意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3月3日 星期二

Listen to your heart













治療師告訴我:Listen to your heart
剛好,是我們部落格的主題


很簡單的一句話,作起來卻不容易
因為,我的heart很久很久沒有出聲了

"每天給自己一段時間,靜下來,問問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什麼?"

這種只會出現在"秘密"或者"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裡面的八股問句,此時對我來說有一點不同的意義

或許,抓住了最重要的核心,其他都可以不重要,都可以放下了
或許,是要在投身的複雜的紅塵世界裏面翻滾扭轉,一次一次地練習,才能學會超然

****************************************************************************

或許其中一個很久沒有聽見的心的聲音的原因,是因為她在吶喊:我好脆弱喔~~不要傷害我
這不是我想聽的話

我想聽見:never mind, forget about it, not a big deal~~
(靠!都是英文~~)

於是,心的吶喊,被我消音了

*****************************************************************************

現在我知道心理諮商為什麼那麼貴了
首先是因為我們不想要在精神科的病歷裡只剩下一個診斷其他什麼都不是

另外就是從打電話求助的那一刻起,治療其實已經開始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求好之心











治療到最後,有些OCD個案的症狀已經緩和不少,但還是會問:能不能完全不要有強迫意念?


我苦笑


這個問題有點像:能不能完全不要想起不開心的事?




當然,想起這些事總是惱人的,甚至是痛苦的
但是,心裡確確實實是受傷了,有疤痕,能說忘就忘嗎?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接受自己就是那麼敏感,神經質
就是會去在意一些哩哩扣扣小鳥事
想起來了,就想起來了
接受,不去抗拒,只是輕輕一瞥
然後,走下去,繼續做我們該做的事
過幾分鐘可能又想起來了
接受,不去抗拒,輕輕一瞥
繼續做應該做的事
......


直到有一天,我們可能會發現,咦? 很久沒有想起那件事了
接受,不去抗拒,輕輕一瞥
繼續做應該做的事


強迫意念就像退潮一般,慢慢淡去
這原理,有點像憂鬱症的內觀認知治療
其實,恐慌症也是一樣


它們都需要恐懼和執著去餵養
一旦不去在意了,學會四兩撥千斤了
沒有糧食,這些暗處的龐然巨獸自然就乾枯耗竭了


然而,這挑戰著每一個人的內在,隱微又蠢蠢欲動的求好之心
求好之心,可能把人推向顛峰,也可能緊鎖你的喉頭
讓人忘記何謂"放鬆"
於是,就像薛西佛斯推著巨石
無止盡勞碌著
.....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黑和白



"為什麼我就要一直面對這些痛苦? 為什麼都沒辦法像別人一樣開心?"


一年都有四季,為什麼想要一直都很開心呢?



焦點解決諮商的哲學,就像上圖
一張圖,由黑色和白色的部份組成
治療者可以從減少黑色的部分著手,也可以擴大白色的部份



但如果全部都是白色,那這張圖就是空白了



常見來晤談的個案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改
殊不知,這樣的求全心態正是造成困擾的原因之一
要求過高,很容易挫折和不滿足

當然,抱持這種心態的治療者也比比皆是~~



接納自己有那黑色的部份,真的很不容易
不妨欣賞它吧
每個人的黑色不同,樣貌不一,也成就了各種不同的圖像


流動的的黑白構成動態的圖像,這張畫紙也就多采多姿了


仔細一看,那黑色,其實也沒那麼黑

2008年11月8日 星期六

治療室的限制

我們所建構出來的個案的世界,和他真實的生活,相差多遠?



離開了治療室,陪他去坐火車

從出發那一刻,明顯地感受到,他的不安
看著他用顫抖的雙手騎機車、慌忙地停車、走出去、不知道要買哪一種車票、投錯幣、看到車子還有40分鐘才到,而深深地、大力地呼一口氣
那不安的強烈到一個,連我都開始警戒的程度

期間,家人致電,說話的口氣,不太愉快
原本蒼白的臉,顯得更加僵硬

我知道,他有很多困難
知道自己所了解的,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
海面以下,深邃、黑暗



更了解了一個人之後,會讓治療變得容易,還是會讓人想要直接放棄?



因為這樣,治療師有時遮住眼睛,刻意不看
有時覺得沒戲唱了,就早早結案



工作的眼光,經常遍尋不着著力點,找到了,或許還是石沉大海
在自我懷疑和自我安慰中,蹣跚前進

好奇的眼光,卻看到一個吊詭、瘋狂、偏執、有血有淚、愛恨交織的世界
一個沒有什麼秩序,卻活生生運轉著
考驗著人們的期待、自尊、和規則的世界

許佑生說,得憂鬱症像是換了一個腦袋
治療師如果不換腦袋,大概也撐不了多久

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病了

大概是坐姿不良,腰背最近經常犯疼
疼到得在坐椅背後放一顆超大抱枕,還覺得坐立不安

怎麼辦? 還是得工作ㄚ(泣~)
只好省著點力氣,用虛弱的聲音,有氣無力地作治療

於是,兩個病人在桌子的兩邊,相視而坐
於是,妙的事情發生了~~

個案比以往更多話、更開放、更自在了
除了我拖著一具病體以外,並沒有什麼不太一樣
我很好奇,他走了以後我思索著…
我知道今天自己,不太用力

呵,或者說,根本沒有力氣可用
結果反而能與個案在同一個視覺層次了

望出去,看到的是一個渾沌的、無奈的、時間像是停滯了的世界
一個你似乎無法掌握全部,只能讓它挟著妳跑的世界
像是小孩在如巨輪般旋轉著的木馬場上,又找回了純真

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

放下

上週帶團體,身體一整個很虛
報告,似乎也特別深情….


病痛使人軟弱,失去意志力,但心似乎,也變得更柔軟

「許醫師壓力處方」一書中提到一個有趣的概念
把憂鬱看成一股勢不可檔的藍色風暴,試著不要抵擋抗拒,而是去接受它
甚至在可以的時候,轉化它-或許在陰暗低谷可以將生命全然地打破
才有重新拼湊的希望


當時我,看得真是一頭霧水
直到身體真的不適,勢不可檔(有些痛,不是靠意志力就可以撐得過去 >整個人就像軟糖一樣,意志力的極限就是告訴自己今天還得帶團體,不能請假阿
至於結果怎麼樣,就看天意了~~



結果發現,和團體成員之間的連結,清晰了
反而很深刻地了解,他們為什麼不行動,為什麼沒力氣
反而,更能體會同在


健康的時候,我們靠著不斷前進來忘記悲傷
躺在病榻上呢? 實在是被綁死動彈不得了呢?
沒有太多外在事物來分散注意力,我們真正要選擇,它擺放的位置
終究要面對強大的恐懼之流
頑強抵抗的過程,症狀持續地被餵養.….


生病以後,選擇變少,生活變得單純
也教人不得不放棄許多,其實無足輕重的東西


但是放下很難
在這過程也會漸漸明白,自己抓得多緊

2008年5月25日 星期日

內心小孩

等好久喔....工作坊第二天,我才看到她

用直覺的左手畫出簡單樸素的線條
我看見一個土土的,拘謹的女孩兒,兩手交叉放在前面,表情.....苦悶,平板,不快樂
周圍有一些顏色,卻被一圈黑霧封起,

左手和右手開始對話:

妳叫什麼名字,你幾歲?

我叫XXX,14歲

妳覺得怎麼樣?

我覺得好難過,有一點而生氣,害怕

什麼事讓妳這麼害怕?難過?和生氣呢?

為什麼我的世界那麼小?為什麼考試一定要第一名?我很孤單無助,人生沒有意義,還有做好多事都不對...

你想告訴我什麼?

很悶耶!可是,乖一點比較好,這樣不會被罵,不會不舒服,不會被欺負,外面太可怕了,我要保護自己

嗯,我了解了,原來你只是要保護自己,你需要什麼嗎?

我需要被保護,我需要有人來聊天,聽我說說話

好的,謝謝妳讓我看見,我以後會多陪你聊天喔....



用左手邦內在小孩說話(在紙上),歪歪斜斜,那麼脆弱,那麼真實
有些話根本是意料之外,有在玩筆仙的感覺
因此,她一開口,我就哭了,眼淚撲簌簌地往下掉,哭泣的聲音,好像把團體凍僵了
但,眼淚就是無法克制

這些眼淚,沉重又鋒利,把完美的自我形象一一打碎...
抽噎著,我想起個案說的一句話:

"不知道,就是肚子痛到快死掉的時候,覺得自己被打碎了,一切都被打碎了,然後我就突然好了...."

我,雖不能說完完全全,此時,卻也片斷地理解了他的話
因為他,我來到這個工作坊,尋找自己的內在小孩

而他,則是回到國中後山,火車站的月台,尋找一個黑暗,落寞的影子
一個曾經挨揍卻吞下所有淚水,發誓不再哭泣的孩子
在我的眼淚裡,可以想見,
他的步伐,有多麼沉重

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看完書的感覺,雖然有些霧煞煞
卻也有著不小的感動

書中所闡述的故事,許多是來自東方哲學
原來,成為勇士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目標
走在追求的道路上,妳就會成為一個勇士
(所以在閱讀這本有點虛幻又靈氣十足的書時,我已經是一個勇士了?)

作了一個小小的專注實驗:
刻意閉著眼睛吃東西,暫時封閉其他的感官,
結果:很快就飽了,而且原來樸素的食物竟然如此美味
專注可以減低慾望耶....這是禪坐的道理嗎?
(焦慮的食不知味與此有關嗎?)

然後還有,活在當下的自在
活在當下,就是沒有所謂的時間,
人生就是每一個"現在"累積起來的
而"現在"沒什麼好可怕的,可怕的是未來(可能就是以"如果"開頭的內在語言...)
能夠體認並且專注於每一個"現在",恐懼就消失了
"現在"它好整以暇,一點也不急促

容易受到驚嚇被視為一種對虛幻的防衛
(我猜,是害怕著什麼而一直處在警戒的狀態...)
其實,令人感到害怕的東西經常不存在,或僅只是被放大
是我們造成了自己的恐懼
(或者其他的包括憤怒,憂鬱...)
(我想這是為什麼有些人在看了書以後,開始戒酒重新生活

認清自己的責任會帶來行動的力量
而行動會帶來更大的力量

扯遠了
不過 隨他去吧~~

2008年5月10日 星期六

安寧電影:黑晝記

片子播著,身後座位 傳來一陣陣啜泣的聲音
我沒怎麼哭 整顆心卻都都糾結在一起
「黑晝」,大概就是這種糾結感無限延伸,讓白天都成了黑夜…
黑晝,我體驗過一回,一種猛然向下沉淪的黯然,讓萬物死寂的沉沉悲傷…

好,這畢竟是別人的故事,沒必要作太多自以為了解別人的投射
黑晝記,沒有太多配樂來煽動情緒
簡單的旁白 甚至可能是特意避開了癌末父親的身體痛苦
重點在捕捉父親的無奈 孤單 以及父女兩人最後一段時間的互動

女兒為了保護父親 不提起自己也罹癌的事情
然而,生命將終的人,難道嗅不出一點與死亡相近的氣息?
沒攤開來說的事 還有什麼呢?
老先生一個人在病床上流淚,卻只能問:「你在想什麼?」
「沒有啦! 哪有想什麼」
數個不眠的夜,可能並非在醫院「睡得不習慣」
可能是他害怕,自己一睡不起

生病和健康僅是一線之隔
生態、心境、場域,卻如天高地遠
病榻旁的陪伴者,也有恐懼
不願提起死亡,不願面對這深不見底的失落

腦中自然浮現「心靈病房」中靜謐柔和的旋律
電影最後 主角蜷臥在老太太的深旁痛哭
只能聽進「小兔兔回家」的故事,然後沉睡….
臨終的生命,需要的可能不是繁複的文字
深奧的哲學原理,或刻板的教條和規則
需要的,可能僅只是一個單純的理解、傾聽
一則充滿愛的,關於回歸的故事

註:關於電影的網站 http://www.wretch.cc/blog/hardgoodlife

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信任

"從那時候開始,世界都變成黑暗的"
痛苦若加上不被理解 刻畫更深的孤獨

小孩角色的反轉 意謂著母親羽翼的凋零
世界失去它自有的溫度 而必須靠自己 孜孜矻矻去支取
"碼麻,不要哭哭喔,我已經長大了,可以照顧自己了,也可以照顧妳喔"
當乖寶寶變成換取愛的條件,世界已經有了它的規則

於是 永遠需要一個目標去追尋
需要一個架構去維繫
害怕未知 討厭不確定性
因為不知道該抓住什麼 有什麼可以抓
有什麼可以被犧牲 用來支撐那個看來模模糊糊的自己

緊繃著 深怕一放鬆就倒下去了
倒下去就爬不起來了
爬不起來就落後了
落後了就失去光澤了

不相信 自己可以像魚相信水一樣
不會因為你漫無目的而驅逐你
不會因為你游錯跑道而逮捕你
不會因為你沒有在魚群裡面 就孤立冷凍你

大海沒有形狀也沒有規則
不管怎樣 魚都在水裡面
怎麼游 都是你的位置

2008年3月15日 星期六

心理治療要多久?



治療到底需要多久呢?
再長 可能都還不足以讓我們了解 個案真正的內在

記得在電梯裡 醫師有感而發地說
我覺得心理治療就像是陪病患走一段路
然後感嘆 靜默

最近這種無奈 在我心底幽幽地浮現
拌著一點點對自己的失望
逼自己倒退以後 卻看見峨巍的生命高原

放下對治療效能的執著 對自己設下的框架
可能需要漂流一陣子 就像體會肌肉放鬆的的另一極端
才能摸到一個剛剛好的位置 再輕推一把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好文推薦

很不錯的一篇文章
帶給我蠻多的反思
http://psy.hi-all.com/archives/2004/12/post_31.html

2008年3月3日 星期一

我是怎麼樣的治療師 個案又是怎樣的個案呢?

今天幫自己作TAT
也讀了Murry的需求理論
他提到好多需求:歸屬的 權力的 依賴的 安逸的(懶惰的)
啥? 原來懶惰也是一種需求


想想也是耶
人總是在追求成長和安逸之間抉擇(大姐借用一下妳的話)
"需求"代表它是人性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準備執照考試期間也讀了很多治療學派
最近也被個案逼得要開始去思考 自己到底喜歡哪一派
我只覺得讀到完形和存在的時候有一種震撼和感動
而對於認知治療卻總有那麼一點遲疑 作起來也很心虛
說穿了 我不太喜歡告訴人家說你應該怎麼作

凡事都有一體的兩面
每一種個性雖有令人討厭的部份 但也有它可愛迷人的地方

最近也讀了亞隆的著作
他最令我感動的地方是 個案的任何行為都有治療上的意義
就算今天個案在你面前發飆 把你臭罵一頓 都可以幫助你更了解他
在他眼中 好像沒有什麼事是壞事
所以也沒有什麼個案是壞人吧

所以個案個性比較薄弱的層面 換個角度會不會有他的功能呢?
優柔寡斷又敏感的個案是不是比較溫柔呢?
凶巴巴的個案是不是比較有魄力?
緊張兮兮的個案是不是還蠻可靠的?
作事亂七八糟的個案是不是很隨和呢?

2007年10月1日 星期一

駱駝、 獅子、小孩和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的目標是什麼呢?人心又為何被困住?前幾天在<神話>裡讀到尼采伯伯說的寓言故事,似乎有些解答:隨著歲月的進展,人會經歷駱駝、獅子和小孩三種心靈的轉化...

第一種是駱駝,這是孩提時和青春時期經歷的轉化和課題。駱駝必須跪下來說:『把行李放在我身上』,這是從服從中學習的過程,去學習社會的要求和各種該知道的知識,過一種負責任的生活。

但是當駱駝滿載時,他必須艱難的奔向沙漠中,然後變成一隻獅子,原來承載的越重者,變成的獅子就會越強。

獅子的任務,就是要去找一種龍,並且把他殺掉,這種龍的名字叫做"你應該",這種龍的每一個鱗片,都刻有著"你應該"的標記。這時候駱駝、小孩都讓渡給了"你應該",而獅子和青壯年時的任務就是要把負擔給丟掉,產生屬於自己的瞭解。

所以當這隻龍完全的死去後,所有的"你應該"都被克服後,獅子就會轉化成一個從本性中產生的孩子,這時不再有任何需要服從的外在規則,只有在花朵般生命裡生活的自然律動.....


我覺得這個故事很美且生動,我猜我現在應該正在努力和龍搏鬥的過程中吧!!爾而勉強可以騎在龍的頸子上面玩耍...。進到治療室的人或多或少是被困在這過程中:青少年不願服從而產生的各種行為問題、情緒困擾或自我認同的困惑,壯年時期執著於應該,對自己的"我應該"和對他人和世界的"你應該",卻赫然發現世界不是照著這些規則走的,而產生的焦慮和憂鬱心情,或者到了中老年時,更年期經歷的徬徨不安。

我想心理治療某部分是去引領人去走向這些階段,讓青少年找到認同的規則去服從,讓青壯年放下困住自己的應該而過的有彈性,讓中老年度過更年期的混亂,找到自己的本性和核心價值,至於那是什麼,就只有當事人會知道吧。

2007年9月9日 星期日

想飛的鋼琴少年(Vitus)



關於片中的天才少年是怎麼決定他的未來的 電影沒演 影評也沒說
只好自己猜測:經驗和歷練



兩度情感的深刻失落(對伊莎貝爾的愛情和爺爺的過世)維特的飛機終於緩降
在曾經滿載著他的寂寞 抗拒 和徬徨的道路上
鋼琴家的手指雖然一直都有溫度 至此也才能深刻體會樂曲中豐沛的情感

曾經聽過一位資深醫師說 小孩的智商最好不要超過140
在此水準以上的個案幾乎都有情緒問題
我想找答案 卻只找到躁鬱症天才的心靈剖析

除了孤獨以外("心靈捕手"裡的天才主角最好的朋友都是已逝的哲學家)
過多的期待及隨之而來的限制 偏偏遇上對世俗的高度觀照後了解一切框架背後的荒謬
缺乏實際的情感體驗(往往帶來超越前者的理由) 因而停滯在空洞和絕望當中

以上 純屬猜測
不過話說回來 還真是一部發人深省的好片

2007年9月4日 星期二

櫻桃的滋味



還蠻喜歡導演寫實的拍攝手法。

可以說是沒頭沒尾的一部片,不知道主角為什麼要自殺,也不知道最後他到底死了沒,雖不媚俗卻也不怎麼討喜。



導演可能已經作了一部分的暗示,包括主角看到天空盤旋的黑烏鴉後從車上跳下來,希望巴先生確認他已經死了,顯示他對死亡的恐懼。接下來又坐在椅子上看那一輪平凡的夕陽 (是懸掛在都市高樓頂緣,還有風速計旋轉的普通夕陽,我們每天都會看到的那種),平凡,卻很美麗…….
主角看到大兵們跑步的那一段應該也很有意思,因為他才剛說完自己年輕當兵的回憶,看到那些場景多少會使他想起自己的過往吧,畢竟那是他認為很快樂的一段時光…(或許可以應用在治療絕望的人,請個案回憶自己以往很快樂的一段時間…..)

2007年8月11日 星期六

人生意義、掙扎矛盾、與魔法公主。

我不知道這樣解讀是否曲解了佛洛依德的真意,但我認為如果跟一些概念融合的話,
也許生之本能與死之本能的概念,和人性當中本善和本惡的兩面可以互相呼應?
人有想要努力生存的那一面,所以有五大需求,也尋求性滿足、追求愉悅快樂、追求好還要更好,追求生物繁衍,所以人類欣欣向榮,幸福地生活在這個美好的世界;
但人性之中的確存在著黑暗的原罪,比如貪婪、比較、怨恨、執念、爭鬥,還有自我毀滅、也毀滅別人的惡意存在,所以人類勾心鬥角、戰爭不斷,痛苦地認為活著不如死了的好地苟延殘喘於這個可怕的世界。
而我想,這兩個面向都是根植於我們人性之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小至剛出生、不懂世事的嬰兒,大至生命已走到盡頭、剩下最後一秒鐘可活的(死)人;善至釋迦摩尼、耶穌基督,惡至殺人魔、開膛手,都存在著生死本能與善惡本性,只是多寡程度差異而已。



所以每一個人都是痛苦地掙扎於這兩種相對的拉鋸力量之間,需要非常辛苦才可以取得平衡,或是讓自己的善戰勝惡、不偏離正道。
所以為善者才值得人景仰。並不是因為他們為善而值得景仰,或者他們心中沒有惡;而是因為他們這麼辛苦地抵抗自己心中的惡,努力讓自己的善得以彰顯才值得景仰;
而我相信其餘的大家都已經很努力了,就算這麼辛苦,大家還是撐過來了,所以貧困卻不偷不搶的人是很棒的,對某人恨之入骨卻從未真的執行殺人計畫的人是很棒的,直到現在都還沒有成功殺死自己的憂鬱症患者是很棒的。

而因貧困就淪為偷盜的人也許是不夠努力讓自己光明磊落,但也許也有很棒的地方,或許很多時刻他想拿取更多更多,卻轉念留了一點給苦主;
殺人的人也許是不夠努力讓自己控制怨恨,但也許也有很棒的地方,或許他本來想了更多更殘忍的方式來虐殺對方,卻轉念為對方選了相對較不痛苦的死法;
因生活在痛苦之中而不斷執行自殺嘗試的人,也許是不夠努力讓自己繼續在痛苦中掙扎,但也許也有很棒的地方,也許讓他一直沒有真的成功的原因,是因為他在拿刀刺向自己心臟的時刻,腦中閃過一絲絲想繼續留下來奮戰的念頭而使刀尖偏離了0.1公分;
那這些人不也很了不起嗎?他們只是沒有注意到自己內在存在的生的光芒,只是有時候覺得很累,稍微鬆懈而沒有那麼那麼努力而已。

世界上真有絕對的善與絕對的惡嗎?我認為沒有。任何事物、任何舉動都沒有。
人生本來就是充滿掙扎、痛苦的,你問我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義?我不知道。
也許本來人生就沒有意義,但是如果你不努力活下去,就更不可能看到也許存在的、你所找尋的意義,
但是如果你又太努力的活,又可能落入過度執念的陷阱,這可能又變成假善之名,行惡之事了。
想要取得二者的平衡,還真是難如登天啊,不是嗎?!
每個人都這麼辛苦地挑戰這麼困難的事,所以不都應該肯定自己的努力嗎?
無論結果如何,你已經很棒了,請一定要經常跟自己這麼說,然後繼續加油努力喔!

怎麼看魔法公主會想到這些啊?真是,也為免想太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