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限 和 線

剛開始執業的時候,會有一觀念
認為,在治療中使用太多技巧、太多指導,是一種侵犯


漸漸發現許多個案,卻都抱持著被指導的期待
或許因為這裡是醫院,或許是因為我們披在身上的白袍
或許,是個案的身心狀態實在很亂,需要一些結構幫助calm down下來

剛開始,跟個案天南地北地談
然而,對於深入的人格探索和調整,他們大部分一臉困惑

當轉介單如雪片般地飛來
也不得不開始計算著:這個大概可以談幾次? 那個大概可以談多久?
離隨心所欲、無顧忌地陪他/她走下去的理想,有著一段距離

對效能的需求可以放下,卻免不了時間上的壓力
這壓力不見得來自醫院,有時是個案急著想要回到職場、或家人的介意
問題解決模式,的確是許多人一開始來談的期待
(你能想像在自己每個禮拜看醫生、看一整年嗎?)


或許,這就是現實吧!
因為被含在醫療體系,含在大眾對醫院整體印象的一部分
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覺得工作內涵與我們自己的內在修行,相去甚遠

然而,也慢慢發現
如果你真的關心個案,他是可以感覺出來的,並不需要刻意做些什麼
或不做些什麼

如果你能充分地反省自己
留意熱忱是不是滅了一些初衷是不是又磨掉了一些

如果你是真心地在過每一天,關心什麼是平靜,是愛,是幸福…
理想和現實之間,總是會有一條,看不到,也剪不斷的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