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日 星期二

倦怠

來了第九次的個案,一開始就讓我感到不安

提供的idea他不接受,對他的詮釋他不買單,就連單純的同理傾聽,也覺得怎麼都使不上力...
記得第四次時他的回饋:覺得有人可以說一說很好,很有幫助ㄚ(笑)



我明白,是這兩個禮拜加重的症狀導致他的痛苦,還有對於治療效果的疑問
然而,我心中有小小的失落,以及在他直直地追問下,挑起的好勝心
於是,把最具體的行為方案端出來,強調在家練習才是王道
一股腦地把責任拋給他



僅管很小心,寫報告時才發現自己還是把那份遺憾,偷偷地揹回家了
因此,寫的很慢,也寫得很煩
斷斷續續的文句不斷地被反白刪除反白刪除
弄半天還是無法成文,只剩下一堆刪節號(......)



百般無聊,於是上了理書的部落格
哇靠!原來我大概有一個禮拜沒去看了,新的文章長長地拉下去,探不到底了
我像是在乾涸的沙漠中尋到一縷清泉,津津有味地讀著,品味著,一顆心,也慢慢地放下來了
看完最後的一篇,心裡飽飽的滿足--真的是好文章,好部落格呢!


奇怪自己怎會一個禮拜都沒去看
想當初,我可是像個小粉絲ㄧ樣地照三餐光顧呢!



頓時,心理有了答案: 倦怠

東西再好,吃久了也會膩
每天豐衣足食,也就忘了初嘗的美味
口渴時喝的水,邊際效益遞減~~


然而,食物,水,始終如一
變的是我們日復一日的享用逐漸變得理所當然,甚至索然無味
心理治療也是如此



自認每次都相當認真地回顧治療歷程,精心設想討論議題,盡力投入關懷同理
然而,個案還是會倦怠的

第一次有人如此深情的傾聽會使之如獲至寶如降甘霖,個案誠懇地握緊你的雙手,感激不盡
第二次,第三次....
個案開始感到不耐,要求漸漸提高,胸口彷彿有一只錶,滴答滴答
計算著時間到了,怎麼還不見起色呢? 
個案急了,治療師感受到那壓力,開始自亂陣腳....

順著需求丟出一堆營養卻難吃的維他命,於是個案嚷嚷著要吃大餐
治療師又衝進廚房裡,忙得焦頭爛額...



從遠距離再重新聚焦


治療師放下鍋鏟--該是讓個案學作飯的時候了
嗷嗷待哺的小孩長到一定年紀,不能再單向餵養了
改變是必要的,但個案可能會發現,自己並不怎麼喜歡新的階段
這是個需要自耕自收的歷程
然而,縱使新的菜色不怎麼樣
畢竟是他自己做的,別有一番風味



再來想想我自己的倦怠



雖然當初被這麼細心捧著的東西如今卻因時間乾癟萎縮
但我仍然相信,它仍有再度蓬發的一刻
就如同我仍然留著理書的最愛連結,在特別沮喪的時候點它這麼一下
一切的平靜與美好,重歸於心


個案持續出現,就是一種連結,信任比起感激,要樸素多,也堅實多了
因此,我得把對於感恩甚至激賞的期待,轉化
單只是看見這個人來,我知道他還在,還相信
縱使他自己也搞不太清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