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我覺得,台灣人很無情"


因為這句話,我結束了長達半年多的晤談



最近幾天,他的影子就像鬼魅一般,在我稍作停歇的時候竄了出來
偶爾無法再逃避的時候
看到的,是心裡頭的傷


雖然知道,不過又是憂鬱發作敵意上升的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卻也想到,為這些老個案,自己承受了許多業務累積的壓力,甚至利用下班時間
面對她 無不是想盡辦法,掏心掏肺...



我無法抽離,難以客觀
感到氣不太順,我深吸一口氣,閉上眼睛


關於他的文章也寫了不少了
為什麼曾經令我感動的東西,現在卻成了飄渺 微涼的回憶?


加上外頭的天暗了 蕭瑟了
總有一股抹不掉 淡淡的哀傷


當我想著大體上怎樣才算好,關於界線怎麼樣釐清才是雙贏,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照見光陰又在自己的臉上,刻下了細細的 痕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昨天我們醫院,點亮了好幾棵聖誕樹


一直覺得大廳太暗,佈置太亂,像一間忙碌的工廠
聖誕樹上的昏黃色燈光,一明一暗,我忍不住駐足,看到呆...


就像在這麼樣一個冷天裡面,有一束光,穿透胸膛
心口頓時暖了起來



辦公室養了兩株小樹


剛開始只是想要增加氧氣,減少二氧化碳
它們似乎也盡責地呼吸,把自己搞得枯萎又渺小
後來,還好我還有一點母愛,發現不行了趕快亡羊補牢施肥澆水
下垂的枝幹終於挺立,發了新葉,愈來愈綠


最近,看著它們,會想到公園裡的樹,和寬闊的草地
雖然一眼望出去是一條混亂的車水馬龍和一幢幢遮蔽了天空的水泥叢林


於是,我把其中一棵搬到晤談桌上
心理隱隱希望,個案也能夠在即便是痛苦傷心,或煩躁易怒的時候,看看它

美的事物,具有療瘉性
或許
當一顆快要黑掉的心能長出欣賞美的空間,人的主觀世界,也會有所改變


最近重新把「美國心,玫瑰情」找來看
事隔多年,果然又看到了令我驚嘆的橋段:

「發現原來,每一件事物背後都有它的力量,於是我不再害怕」。

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心痛

前幾天在辦公室正在準備等一下要接案
突然聽到外頭一陣爭吵聲
日間病房有學員在吵架
零星的聽見一個女生生氣的大聲爭辯著
和工作人員制止的聲音
一下子 警報器就響了
工作人員蜂擁而上 我有些遲疑但是還是過去了
遠遠可以看到六七個工作人員將學員架著
學員哀嚎著 掙扎著
有人在一旁厲聲的要學員冷靜下來
有人喊著趕快來幫忙作約束
於是有人去推約束床來
個案好害怕 嚎哭掙扎著 吼叫著
幾個人一起將他用力壓在地上
"ㄎ"一聲 個案頭敲到地了 我心也痛了起來
個案沒辦法掙扎了 被壓在地上絕望的大聲抽泣著
胸口急促的起伏著
地上一定很冷吧 頭會不會痛呢?
大家還是合力將個案台上床 手綁在床上
個案繼續虛弱的掙扎哭泣著
我知道這是程序 但還是非常的難過 不忍心再繼續呆在那裡 忍著淚快速的回到辦公室撫平心情

記得以前跟過督導的團體
一個成員就在團體裡發狂了 吼叫著
還記得督導過去拉著她 還被她很狠的揮了幾下
然後我們抓著他的手不讓他揮到自己和別人
試著讓他坐下
然後我溫柔的安撫和按摩她的背
督導開始溫和的和她細說著當下她在哪裡 怎麼過來
帶他看每一個人 陪伴他安靜下來
於是他慢慢的不顫抖了 慢慢的 臉部線條溫和了起來
然後有點恍惚但是平靜的離開
那天晚上的愛和溫柔 是那樣讓人動容
顛覆了我對待急性發病的病人的態度

所以看到日間病房學員被壓在地上的那一刻
從他眼裡看見的絕望 和害怕 格外讓我痛心
好像我沒辦法只當他是一個作業程序
好像很容易想到 若我是她的話............

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今天的晤談,大部分是個案說話

她娓娓道來自己的生命歷程,那故事之滄桑,就像在眼尾逐漸鋪展開的細痕
聽著聽著,我入神了,心理的OS愈來愈多,有點忘記自己在作治療了
甚至是主客易位
因為感覺心裡的某個部份,被安撫了



「我知道自己有認同需求,所以總是衝來衝去。」
她說,知道自己內在的空虛,一個黑洞,與原生家庭有關的


汲汲營營救火隊般的生涯
換來一付疲乏的心靈,和逐漸乾枯的身軀


「這三年,教會裡的輔導耐心的陪伴和上課,幫了我們倆夫妻很多」
她的故事哩,有受傷,痛苦,絕望,放下,寬恕,感恩….
並不是矯情的那ㄧ種,真的令人動容


有時,在每週二的醫院禮拜中,會聽到類似的故事
心想,有些愛,真的無法度量的
其力量,也不是什麼心理學方法能夠去解釋或超越的


晤談室裡,心理師也有不耐,恐懼,焦慮,驕傲,盲目…
都可以遮蓋在白袍下,濃縮在每週一個小時,頂多一年的療程裡
然而,真正在個案身上上演的,卻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或刻劃的
許多感覺,更不是什麼精準的形容詞可以言喻
想要同理,也在保持距離
一旦太過靠近…就會感覺到痛!



有限制的索求,能釐清的界線,使人安心,能給
切不斷的血緣,避不了的會面,總是被責怪的可能,需要堅韌
需要在另一端已經開通的幸福當中,不自覺地背負
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卻不視作付出,習慣性地承擔,仰賴一直能被滋養…



不過是在尋覓探索人生道路的旅途中,巧遇的一個朋友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黑和白



"為什麼我就要一直面對這些痛苦? 為什麼都沒辦法像別人一樣開心?"


一年都有四季,為什麼想要一直都很開心呢?



焦點解決諮商的哲學,就像上圖
一張圖,由黑色和白色的部份組成
治療者可以從減少黑色的部分著手,也可以擴大白色的部份



但如果全部都是白色,那這張圖就是空白了



常見來晤談的個案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改
殊不知,這樣的求全心態正是造成困擾的原因之一
要求過高,很容易挫折和不滿足

當然,抱持這種心態的治療者也比比皆是~~



接納自己有那黑色的部份,真的很不容易
不妨欣賞它吧
每個人的黑色不同,樣貌不一,也成就了各種不同的圖像


流動的的黑白構成動態的圖像,這張畫紙也就多采多姿了


仔細一看,那黑色,其實也沒那麼黑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連結

直到今天感到與個案的連結,才發現這陣子做治療,都只是在工作


恐怖ㄟ~~


知道這樣就代表了看症狀而不是看人,想著怎麼把問題解決而已


今天,或許是工作量比較輕,心情悠哉又溫柔
個案進來了還是很憂慮的臉,我仍然是傾聽和同理
但這一次很不一樣,我把他當成自己的夥伴
像是認識一陣子了,有默契的夥伴


談著談著內心有股隱微的震盪
好一陣子了,對方,只是一個「個案」
說的,只是另一個類似的議題
失去了個別性,失去了情感的連結
只有公事公辦,速戰速決


真是很難形容的感覺
如果有超知覺儀器測量眼神接觸的品質,大概就可以測出不同的波長


我了解原來,同理和傾聽,也可以很表面
也可以只是一種技術,待著目的性的、疏離的、公式化的….


某些道理看似簡單,卻仍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日積月累的轉介單中偏離
而把人本作成本人的可能性,也將會一直存在
一直考驗著自己

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

專注

工作的樂趣是來自專注跟投入,而非被評價為優

當然,後者滿足了我們的成就需求,但也可能綑綁了我們的自由
生活的方式,按照別人的期待去走
甚至可能淪為被操弄
當自我價值與其連結過深,也容易在批評和貶低下,瞬間崩解


很多來晤談的,並非病人
而是許多「缺乏生活樂趣」的人
所作所為,大致在滿足他人的期待
所擔心的,不外乎自己是否足夠被稱之為「好」


而樂趣是很個人的事情,幾乎與他人無關
這件事好玩兒就是好玩兒
沒有什麼對或錯,是與非,好或不好
自然脫離了所謂社會文化的價值體系
脫離了Ellis 所說的應該和不應該

如果說放下執著很難
那就試著專注吧!

專注在呼吸,身體溫熱或酥麻的感覺
專注在欣賞自然界的美麗和動物們的可愛
專注在發現一件新事物或終於明白一個道理以後的新鮮和飽足感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控制

今天團體上到一半,突然覺得自己很荒謬

團體的主題是"我的32個臉孔"
我說,作者很勇敢,把自己內心的黑暗,懷疑,沮喪,醜陋,虛偽,困惑都表達出來了
我說,這是具有療癒性的,接納了自己的全部


"一個人怎麼會有32個臉孔呢?"
".....待會看了就知道了阿"
"我喜歡5號臉"
"那不是5號,那是11號"
"那明明就是5號挖~~"
"不是,數字是標在圖片下面的"
"沒有吧!那是5號"


我火了~~~用滑鼠把上面的數字遮起來




"大家覺得XX這樣表現得好不好ㄚ?"

鴉雀無聲


"阿你們沒說話是怎樣ㄚ?"


我又火了



唉感覺今天胸口的火,一整個很旺

下課,卻又覺得自己好笑
"我的32個臉孔"說的不就是接納嗎?
但是,好像想要把團體揉捏成某個自己想要的樣子
想要給出肯定以維持某某人特定地被我認為"對"的行為
忽略某人的表達以消除特定被我認為"不對"的行為


肯定和忽略之間,已經形塑了自己心中的價值判斷
對於每一個在我眼前的完整的人,也有了成見,有了看不順眼


下一節課,我們來看看大家畫在紙上的自己的臉孔
有的張牙舞爪
有的平靜
有的淡漠
有的苦悶
有的用窗子把自已關起來
有的旁邊開了幾朵小花,飛了幾隻小鳥


有的畫房子,而不是自己的臉孔
畫大手牽小手
寫華盛頓砍蘋果樹的故事....


心念一轉,我看到的雖不在預期當中
卻仍是很生動的生命故事
我腦袋裡怎麼也想不到,也很驚奇的,從另一個個體展現出來的

原來,傾聽之前,是先要放下

2008年11月16日 星期日

我的武功家庭

之前上家暴相對人鑑定的課,影片極盡強調媽媽小孩的悲慘處境
母親和孩子的眼淚,令在場每一個人,都濕了眼框
然而,看不出來將"加害人"改為"相對人"的意義在哪裡

這齣劇令我感動的地方在於,父母的角色是平衡的
大人,都有武功
只是媽媽的武功比較弱(或者是嘴巴比較厲害),所以總是先倒下來

這齣劇也道出了身為父親的矛盾和心酸
深刻表現的,是男性在被"敬愛"和"尊重"了,一家人才能結為一體
彼此的價值觀才能相互融合,而非各行其事


朋友問我:這齣劇有療瘉性嗎?
大人與兒童時代的自己對話,有點兒溝通分析的味道



"這不是你的錯"



結尾,主角在誤會下終於把愛說出來的那段,讓我有點激動...




PS:April Mars一人分釋多角又搞笑的功力,讚的啦!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在異地的自由





「這些話,我只敢對陌生人說。」
「我想要搬到另一個城市,完全沒有人認識我的地方,在那哩,我可以從頭開始。」


今天,稍微有點了解個案的話



因為工作,必須到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地方
天還未亮,火車緩慢前行,小雨劃過車窗,留下斑斑細痕
也讓窗外的景,更加矇矓


踏上異地,突然覺得自己形單影隻

一步一步,踩在陌生的街道上
忘我地問路,迷路,找路…
沒有人會擔心,要為自己負起全責
在充滿著的未知裡,反而感到平靜

沒有期待,沒有框架,沒有既定的印象和預備要去扮演的角色
像隱形的人,完全看不到自己的影子




很久以前,有個朋友告訴我
他在另外一個國家,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一個人旅行,確實會變得比較勇敢
也更自由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硬漢

他怎麼樣都不肯吃藥,即使覺得他的狀況已經到一種快要無法控制的程度
認為可以靠「話療」度過難關更讓我壓力倍增

嘗試解釋以他目前的情形服藥後做心理治療可能較有效
他翻出存在腦袋裡關於藥物副作用的種種親戚朋友如何被毒害等否決我的提議

心想這要怎麼作啊?
也意識到我們倆在拉距
並且在幾次治療之後發現,他有自己的方法和邏輯
我ㄧ度想要放棄

「有的人啊! 他就只是想要來說一說」督導說

後來我想乾脆放手了吧
因為看到他雖然不按牌理出牌,卻也還在努力嘗試
雖然沒有怎麼在前進,卻也使勁兒地在踏步

眼看累積的轉介單愈來愈多,但他身上的一股動力,讓我變成好奇的觀察者
也不去管績效了(反正績效這種東西都是我們訂的,從個案的角度卻很難說…)
發現他真的是很有趣

一種正向的感覺出來了,他也鬆了
表面上硬得很,幾個禮拜以後不經意地說我發現這裡教的方法也不錯
那種無法使用蠻力逼他就範的傢伙

看他慢慢地,找到自己的規律
「像垃圾回收一樣,把一些不好的想法集中到晚上再去想」
還真是妙哉!

他讓我見識到,一個幫自己自己殺出一條血路的硬漢
也讓我學習到,如何當一個真正的擺渡人

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限 和 線

剛開始執業的時候,會有一觀念
認為,在治療中使用太多技巧、太多指導,是一種侵犯


漸漸發現許多個案,卻都抱持著被指導的期待
或許因為這裡是醫院,或許是因為我們披在身上的白袍
或許,是個案的身心狀態實在很亂,需要一些結構幫助calm down下來

剛開始,跟個案天南地北地談
然而,對於深入的人格探索和調整,他們大部分一臉困惑

當轉介單如雪片般地飛來
也不得不開始計算著:這個大概可以談幾次? 那個大概可以談多久?
離隨心所欲、無顧忌地陪他/她走下去的理想,有著一段距離

對效能的需求可以放下,卻免不了時間上的壓力
這壓力不見得來自醫院,有時是個案急著想要回到職場、或家人的介意
問題解決模式,的確是許多人一開始來談的期待
(你能想像在自己每個禮拜看醫生、看一整年嗎?)


或許,這就是現實吧!
因為被含在醫療體系,含在大眾對醫院整體印象的一部分
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覺得工作內涵與我們自己的內在修行,相去甚遠

然而,也慢慢發現
如果你真的關心個案,他是可以感覺出來的,並不需要刻意做些什麼
或不做些什麼

如果你能充分地反省自己
留意熱忱是不是滅了一些初衷是不是又磨掉了一些

如果你是真心地在過每一天,關心什麼是平靜,是愛,是幸福…
理想和現實之間,總是會有一條,看不到,也剪不斷的線

2008年11月8日 星期六

治療室的限制

我們所建構出來的個案的世界,和他真實的生活,相差多遠?



離開了治療室,陪他去坐火車

從出發那一刻,明顯地感受到,他的不安
看著他用顫抖的雙手騎機車、慌忙地停車、走出去、不知道要買哪一種車票、投錯幣、看到車子還有40分鐘才到,而深深地、大力地呼一口氣
那不安的強烈到一個,連我都開始警戒的程度

期間,家人致電,說話的口氣,不太愉快
原本蒼白的臉,顯得更加僵硬

我知道,他有很多困難
知道自己所了解的,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
海面以下,深邃、黑暗



更了解了一個人之後,會讓治療變得容易,還是會讓人想要直接放棄?



因為這樣,治療師有時遮住眼睛,刻意不看
有時覺得沒戲唱了,就早早結案



工作的眼光,經常遍尋不着著力點,找到了,或許還是石沉大海
在自我懷疑和自我安慰中,蹣跚前進

好奇的眼光,卻看到一個吊詭、瘋狂、偏執、有血有淚、愛恨交織的世界
一個沒有什麼秩序,卻活生生運轉著
考驗著人們的期待、自尊、和規則的世界

許佑生說,得憂鬱症像是換了一個腦袋
治療師如果不換腦袋,大概也撐不了多久

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不安

一位穿著時髦的亮麗女子
拎著一個大包包坐在沙發上
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最近發生的事
停頓的時間不到30秒
1分鐘內說的話大約是一般人的2倍

今天
是我工作後第一次的心理治療

有點生疏
有點緊繃
聽著個案緊湊的話語
及對治療報予的期待
頓時覺得消化不來 腦筋渾沌

突然發現自己的坐姿比個案還緊繃
感染到個案的情緒了嗎?
得改變治療氛圍才行
趕緊讓自己放鬆下來
也短暫的讓頭腦放空一下
嗯 好多了

不過 還是感受到不安
個案的不安
心理師的不安
"不安"還是濃濃的充滿在會談室中

「每個時刻所遇到的個案都是有意義的」

突然想起督導的這一句話…
對個案、心理師兩人而言
這次現身的生命議題是什麼?

該好好思考了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聖牛

昨天看見理書提到所謂的聖牛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ishu/3/1311003923/20081103150831/
所謂的聖牛 理書說是在印加靈魂復原療法中的說法
引其中的例子來說:
如果我"學會游泳",我就"來學腳踏車"
前者" "中的就是聖牛啦 !
直接跳過去
去學腳踏車吧!

其實" "中的就是我們一般說的藉口
因為對後者雖然很想作卻遲疑
所以就設了一個門檻給自己

但是當理書將這個門檻比喻成聖牛時
我好像可以看見自己愉快的跳過一頭牛 然後直奔我真正想要的目標......

我自己也常這樣 常和自己這樣說
如果我不是菜鳥了 我就要.....
如果當我熟練了..... 我就要去學.......
但是我心理知道 後面那個是我想要的
只是我沒有信心 所以很遲疑 想逃避
跳過聖牛 直接去作想作的事情吧
換成這樣的想法時 沒有了自責 放下了限制
突然覺得很有能量
真是非常神奇的隱喻

好久不見 :)

Dear all
好久沒上來po文了
也不是沒逛逛我們的網站
只是習慣當個默默的潛水者
尤其我不擅長發表啊
常不知該如何下筆

長期以來心中會都由chuching, sun獨撐大局
真是辛苦了
日後我也會三不五時湊一腳的 = ="

分享一下我的近況吧 :)

這幾個月又再次踏入了心理師的工作領域
工作內容其實跟實習時差不多
只是多了些自主性
及需擔負更多的責任

其它與實習時不同的
應該就是醫院的規模、區域和環境等方面
實習剛好都安排在都會區的教學醫院
現在工作則是非都會區的區域醫院
病人的屬性、家屬的態度、對於身心科的瞭解等都有一些差異
只是很諷刺的
不論醫院的所在區域或規模大小如何
身心科(或精神科)經常被安排在醫院中最角落的位置
似乎深怕大家發現他們的存在一般

現在也逐漸習慣了目前的工作
雖然對於一些醫院制度、環境、人事等有所不滿 (←在職怨職)
不過
也蠻慶幸科內的醫師主管對「心理師」存有信任與尊重
(雖然這本該是天經地義的事,但遇到或聽到的經驗中似乎很少有過)
所以,目前的工作心得仍是正向的
菜鳥的積極、熱忱應可持續一段時間 :P

嗯,近況就說到這吧
之後再分享工作中的心得、趣事 :)

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病了

大概是坐姿不良,腰背最近經常犯疼
疼到得在坐椅背後放一顆超大抱枕,還覺得坐立不安

怎麼辦? 還是得工作ㄚ(泣~)
只好省著點力氣,用虛弱的聲音,有氣無力地作治療

於是,兩個病人在桌子的兩邊,相視而坐
於是,妙的事情發生了~~

個案比以往更多話、更開放、更自在了
除了我拖著一具病體以外,並沒有什麼不太一樣
我很好奇,他走了以後我思索著…
我知道今天自己,不太用力

呵,或者說,根本沒有力氣可用
結果反而能與個案在同一個視覺層次了

望出去,看到的是一個渾沌的、無奈的、時間像是停滯了的世界
一個你似乎無法掌握全部,只能讓它挟著妳跑的世界
像是小孩在如巨輪般旋轉著的木馬場上,又找回了純真

2008年11月2日 星期日

Style by Jury

昨天剛好有個媽媽 為自己這幾年來逐漸褪色的外表感到自卑
說自己多胖拉 多邋遢啦 皮膚多差啦
我們兩人的共識是她下次出門先上個口紅和粉底液好了

:)

旅遊頻道有一個節目:
造型大審判(Style by Jury)

節目內容不外乎"改造"
由一群化妝師 造型師 髮型師 心理治療師 牙醫 皮膚科醫師組成
經過改造的小姐阿桑們 似乎顯的驚喜又感動

當然其中也有被動參加的(事先並不知道自己要被改造)
堅持原來的髮型和口紅顏色超讚
認為路人甲乙丙都是不懂欣賞的白痴
一開始的抗拒 憤怒 拂袖而去
心理治療師也花了好一陣子來處理(呵呵...)


倒不是說外在決定一切
外在只是一部份反映內在罷了(不修邊幅可能與失去興趣和活力有關係...)
有趣的是這群人光鮮了外表 同時也讓治療師設計活動來提升主角的自尊
當然也有窒礙難行的時候(主角根本不想看到鏡子裡的自己)
於是從其他方面著手(請主角寫出再度上台唱歌的優缺點卡片 放到天秤上去秤 提升行為動機)


把女性物化了等等議題不去理會的話
這個節目倒是示範了一些有趣的心理治療技巧
就著女性愛美的角度切入的話 每個人也其實都在作行為治療

有$的話 開一個這樣的治療所也不錯 呵呵

2008年11月1日 星期六

旅程

雖然在嘗試認知行為取向,自己也能從中獲益
回顧自己在私底下追逐的,仍是屬於非常個人的旅程

個案在治療室非常壓抑地哭泣著
感覺到她內心的驚滔駭浪,卻始終在眼淚到達下巴以前,就急著拭去
還一邊道歉

喃喃傾訴著我非常熟悉的家庭互動模式

只要回顧我參加過的工作坊,照著做就對了
早上,我這樣告訴自己

並不擔心太過武斷,因為,這條路是用我自己的生命書寫出來的
當然,我們還是有很多不一樣
治療嘛! 只要找到共鳴的那一部分去工作就好了
通常,也是不太需要費力就能讓個案感受到誠懇
那種連結難以形容

這或許是病友團體最大、也最寶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