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0日 星期二

此刻有你真好













看完"仁慈的吸引力"沒有太大的感動
卻在這本書哩,真實地感受到仁慈


這是一本關於喪親陪伴的書
聽人推薦,買了,睡前看個一兩章
總覺得胸口,溫溫暖暖的:)


除了喪親,我想任何關係的失落都可參考此書
可能包含失戀,失婚....
這本書淺顯溫柔
敎我們怎麼用心體貼和關懷別人

2008年12月28日 星期日

童年













昨天聚會,討論到有些人,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多才多藝,耍寶搞笑
但在權威人士面前,卻「當機」了
就像按鈕一按下去,線路「啪嚓」一聲斷訊,原有的創意和活潑全都消失殆盡
變得呆板、僵化,甚至反叛、敵意….

所謂權威人士也不是真的有多權威,可能是老師、學長姐
甚至滿臉和藹笑容的長輩


「他們的童年,可能從來沒有被肯定的經驗」一位我很喜歡的資深輔導說


***********************************************************************************

之前上工作坊,聽講師分享一段他的督導經驗:
一個心理師下課後冬咚咚跑來問他怎麼辦,一位要好的同事要離職了
他百感交集,好想好想對他說再見
說他對他來說影響很大,他很感激,也很難過他要離開了
這個心理師ㄧ邊講,一邊繃著臉


「可是我居然都說不出口,只是看著她每天來了又走,有一股很憋的感覺」


督導聽完,點點頭
他發現,這位心理師剛剛在現場諮商的時候,個案講了不到20分鐘就開始分析、解釋,並準備介入



「你的家人是不是很少表達彼此的感情?」

那心理師ㄧ聽,紅了眼眶




最近有個個案告訴我,當她難過時朋友抱抱她,她覺得好安慰
是我多心了嗎? 總覺得她在告訴我,她需要一個擁抱
最後她要離開了,我覺得心跳增加,心想:要抱抱她嗎?
後來我輕拍她的肩
「加油!」


關上門後,頹然陷在自己的椅子裡,想著那個督導的話…



童年!童年!童年!
好的壞的….豐富的甜蜜的憂傷的痛苦的
一個schema,一個原型

一個曾經以為已經很遠的投影
卻在一個不小心的回望裡
銷魂蝕骨

2008年12月26日 星期五

也是同理










昨天,聽個案聊到婆媳問題
被他深深的痛苦和無奈共鳴到
還得用好幾次深呼吸來平復情緒

接著,另一個個案來了,說著不同的故事
我也專注地聆聽
逐漸忘了剛才的事



原以為新記憶會擠壓掉舊記憶



深夜,在夢境裏
一個不認識的婆婆告訴我:我在看你的時候,面相很不好喔~~
然後開始這裡不好,那裡不對…
氣得我差點吐血!!


驚醒了以後,餘悸猶存



夢境中,我彷彿就是他
無端端被百般挑剔,即使已經作得盡善盡美
婆婆只是變本加厲


愈討好,愈是被羞辱
保持距離,婆婆便到外頭哭天嗆地,親戚鄰里開始不斷地指點和責備

聽他說是一回事,感受,卻又是另外一回事


曾聽一個同學告訴我,當他自己夢見父母離婚
醒來時,他淚流不止
當時才真正了解到,個案心碎著哭訴父母離婚,是多麼沉痛!!


我相信當下,我同學的情感一定相當投入
然後夢就會告訴你,那到底是什麼滋味…

2008年12月25日 星期四

同理



這陣子忙得暈頭轉向的
沒時間好好思考晤談內容
治療也就進行的七零八落
每一個治療似乎都停滯不前、甚至有倒退的感覺

這一段期間
我覺得很灰心
也沒有動力往前進…
看來
治療師與個案一起都"退步"了

前幾天參加了一場心理治療的研討會
本來想參加一天就好, 另一天好好休息
不過, 去了之後的感覺很好
所以就又參加了第二天的研習

其實
有動機再參加第二天的研習
不是因為研習中教授們傳達了多棒多有效的治療知識、技巧
(雖然他們真的傳授了許多)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甚至該說是觸動到我的
是講者分享他們的治療經驗
尤其其中一位治療師分享她在治療過程中的起伏與感受
讓我有種深沉的被同理的感覺…
“再有經驗的治療師 過程中也是會有挫折的時候”
聆聽中 逐漸產生這樣的想法與感受
雖然講者並沒有如此的表達
但在他們的述說中
讓我感覺到有人跟我一樣
有人可以瞭解我…

研習過後的這週
試著放下對自己、對治療進展的要求
只是"專心"、"聆聽"治療室中的每一句話、每一項動作
而不是"專心"的"想著"接下來「該」回應什麼、或想著什麼才是「對」的「正確」的
結果
這週的治療們又開始往前踏步…


寫著寫著
突然想到我參加研習的那種感覺
會不會也是個案來治療時的感受?
“知識、技巧雖然重要
但真正觸動的或印象深刻的
是被瞭解、被同理的感覺”

而這種感受給人前進的力量

其實這是書中的常理
同理很重要
只是我們在治療室中
能夠真正做到的有多少?
或者能夠真正相信「同理的力量」又有多少?

老實說
我以前也"不全然"相信同理會帶來力量、進而改變
我比較相信治療知識、技巧
至少這些對我來說 比較容易掌握與應用
我也覺得這些似乎比較能見到成效
不過
在自己親身經歷過被瞭解的那種感覺後
我也不得不相信同理的確會帶來一些改變的動力
其實很難具體說那是種什麼樣的感覺
就是…有種被支持的感受


愈寫愈抽象模糊了
我也搞不清自己在寫什麼
原本只是看到Chu-ching的文章後想做些回應
但我又寫得太"落落長"
只好另成一篇
:P

2008年12月24日 星期三

起伏










工作的歷程,起起伏伏

一開始學習建立關係,後來逐漸覺得不夠用了,被個案的問題弄得焦慮不堪
然後開始,找書看
照著書來做,看起來好像比較穩當
比較有結構,有安全感
然後有些人好像真的進步了,忙著謝謝謝謝
有些人,卻離開了


「我覺得有進步,學到東西,但整個過程好像就是有點…嗯…怎麼說呢…沉悶吧!」
一個老個案結案時的回饋


然後我開始思考的確,自己的幽默感和溫暖感在結構中消失了
彈性減少,變得嚴肅,分析,理性
感動還有,但就是少了些
連作繪畫式的治療都在努力尋找可延伸的主題
我問,你答


治療每每作得好用力
到最後,兩個人都有一種都筋疲力竭的感覺….

於是,重新學習怎麼和個案建立關係

2008年12月22日 星期一

看不見的東西(二)









(續上篇)

蛋問我,寫日記和寫部落格有什麼不一樣呢?

如果你有什麼想法,寫在日記裡不就得了,為什麼要放在一個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
難道不是為了告訴別人:看哪!我多棒!多有才華
可能根本就是在滿足自己的自戀需求


是阿,是沒錯



每一篇文章都可能為了潤飾文辭或增加張力而稍有失真
可能灌溉了你自己個人太過濃密的情感
或者經過唯獨你自己的眼光和概念篩選後的武斷


每一篇文章都可能是無病伸吟,故作浪漫,或虛張聲勢


但這些都,無可厚非


重點是,是不是只有這些?

還是除了這些之外,有一些比較誠懇的東西
像是你自己真正被感動到的治療情境,是你想要傳達的
或紀念的
像是你自己真正遇到的困境想要尋求解答
你在工作過程中沒發現,回頭一看卻恍然大悟的喬段
妳沒有發現,必須透過文字描述一點一點鑿開來的自己



許多不是很大眾的文章,也沒有要示人的意味
最有價值的部份,大概還是自己走過的點點滴滴,經過消化以後發現竟然是這麼得甘甜

在過度理智化的分析之後,還有一片
縱容自己喜怒哀樂流淌氾濫的桑田
並且
從這過程維持著對工作的熱情,回憶起做這行的初衷
然後,帶著感情地,再繼續往前


說是寫給自己看爽的,也是


我也懷疑過自己的動機是不是真的那麼單純
後來發現,真的要求單純的話好像連一篇都不敢寫了
所以,就帶著這些雜質繼續寫吧


重點是,裡面有沒有前面說的,那些看不見的東西

2008年12月20日 星期六

看不見的東西









在一個機構裏面,有時候會只看,看得見的東西



因為當可能有無論是從更高的機構或是家屬而來的評價
會想要做給人家看
在焦慮當中,我們會用圖示,用文字告訴人家我們做了什麼
或看到什麼,以獲取某種實質上的肯定
即便不滿意,我們也有理由告訴自己:看吧! 我們已經那麼努力在做了....



說實在,這些都,無可厚非


需要留意的是,如果所有的注意力都在這些看得見的東西上
如果花費很多力氣去整飾,去裝點,去鋪排,去應付
然後得到一個刻意去講出來的,很響亮的掌聲和很大力的感謝
(人家也知道,你這樣做的目的不就是為了這個嗎?)



與自己底層仁慈的連結不見了
人與人之間真實的交會不見了
感覺不到情感的流動和彼此散發的溫度
充其量,不過是場熱熱鬧鬧的豪華盛會



雖然她們還是帶著許多無法解決的困惑回家了
還是要跟病友每日見面,搏鬥
面對許多煩惱的和低潮的時刻
但是,在這兩個小時裡面
她們還是要剛硬著心面對很陌生的環境,工作人員,聽著她們像在交付任務一樣地報告自己做了什麼什麼

還是可以
在點亮一盏燭光的氛圍裡,安全地,盡情地分享自己一路走來的喜怒哀樂
儘管可能,充滿了悲傷
能夠分享,並且真實地得到共鳴,就會有安慰



不過,幸好我是在一個邊角默默聽著看著想著觀察著的角色
而不是站在台上需要聲嘶力竭掌控時間和場面的主事者
我了解,那對於機構正常運作的必要性


有一天當我自己站在台上,我也會拿著麥克風大力地宣導並擔心著時間的迅速流動,顧及某些人的急促感
也可能會因為注意力不足聽不見來自下面的人心裡最底層的吶喊,或生澀
可能自己都無法把心開啟

我會非常非常需要,一個能夠什麼都不管,只管認真傾聽的co-leader...




或許,團體的結構不結構並不是重點,能不能掌握這些看不見的東西,才是重點

2008年12月18日 星期四

瑜珈









昨天去練瑜珈,呼~~好累!

老師說:要專注,專心很重要
我卻只感覺到自己的腳在抖,一股難忍的痠痛感竄上來
腰也好痠,甚至有點疼,不禁擔心會不會扭到ㄚ!?

為什麼老師可以站這麼穩? 這麼軟?
而我老是歪七扭八重心不穩
很想作好,卻老是抓不到要領
心裡愈急,身子就更斜了



「要專心喔! 專心很重要」



奇怪ㄋㄟ...因為身體很痛所以真的專心不起來
一直注意到那痛的地方,開始擔心、盤算著我大概只能做到這裡了
開始有點掙扎(要這樣就放棄嗎?)又有點沮喪(妳很遜耶妳...)

這時,老師輕飄飄地走過來:「加油喔!如果做不到也不要太勉強」
接著,感覺到一隻手輕輕放在我的肩膀,溫溫的
突然有一股要涕淚縱橫的感覺


然後我試著從痛的感覺抽離,不管姿勢怎樣,先找到中心和平衡
好像有一種比較穩的感覺,才開始拉--
好像沒那麼痛了

*****************************************************************************

今天早上我翻著自己的治療紀錄
頓在一個個案身上,發呆

「她好像真的沒辦法專心耶! 傷腦筋……」
因為worry, 關心的主題跳來跳去,討論過的問題又不斷重複-
「心理師,我會不會得躁鬱症阿?」
唉~~我都不知道要不要繼續給保證

不願意服藥,也沒有一個能立即使她安定下來的良方
她很想痊癒,也很用力,但是力道不對
她覺得很懊惱,也很沮喪(我想我大概也是吧...)


這時候,如果在一旁有人疾言厲色,響起的是催促和鞭打的聲音
大概會更緊張,挫折,急躁
更想緊緊抓著什麼,不會想要放手
會更想要催足馬力衝刺、鑽營,而不是自然地被乘載吧


自己
是那根長了刺的鞭子,還是那隻柔軟、溫暖的手呢?

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給予









妳以為自己是在給愛,其實,是在討愛




伸出去的手空了,卻沉重了,落寞了
給予,是妳知道唯一能夠感覺到自己存在的方式




有時候你好累
卻有一股委屈,堵在胸口,覺得沒受注意
想著或許那些嗷嗷待哺的口,有天也能吃飽,張開眼睛



這樣想的時候,你覺得自己真壞,真自私

妳告訴自己,是我修養不夠,應該要再磨練
於是,你愈發努力,更加勞碌,忙得團團轉--



可是為什麼,自己愈是給予,肚子愈發飢餓
愈陪伴,心裡愈發孤單....




其實你的心,早已破了洞
吃進去的東西,都從洞裡流出來了
你愈餓,吃的愈多,洞口愈大
張著血盆大口,大喊救命~~~



它說啊,它需要被看見
它說它好痛!
它需要好好地被呼呼,吹吹,揉揉....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以為









有幾次,語重心長地口沫橫飛完,對方看來沉默、有些困惑
我像洩了氣的皮球,心想:XXX妳又說得太多了~


沒想到過了一陣子,他真的改變了
做得像是某天走在陸上從天而來的靈感
彷彿我們完全沒提到似的


怪哉
是因為需要時間慢慢消化
還是一下子在晤談室點頭,會太沒面子啦?
或是,潛意識!?

總歸,看到他能把討論的議題應用到生活中,心裡是亂感動的
總歸,是他自己的幸福 :)

2008年12月14日 星期日

了解










最近遇到一些事,我忍不住自問:我們真的了解,坐在自己對面的人嗎?



最近竹科吹裁員風,無薪假風,一片風聲鶴戾
動作快的平面媒體直接就殺過來說要出一系列關於心情調適的專題
截稿在即,也沒有太多時間蒐集什麼資料
這下弄得科裡面人仰馬翻了,大家聚在一起擠破頭
有人說可以趁機好好休息阿(果然就像毛部長何不食肉糜?) 有人說做些體能活動阿
或者何不換個角度看人生云云...



直到和在竹科工作的友人聚會聊天,才發現他們的生態,價值觀,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



很多人以為被裁員的,減薪的,放假的都有閒錢可以去散心玩耍
其實多半都是生產線上隨著訂單量大工作量多時可以多賺一些養家,訂單少就可能被精簡人事的勞動人口
許多人甚至要靠著這筆薪水養家,甚至夫妻兩個都在產線上的
吹起裁員風時,小孩的教育費,房貸都成了問題,最好是有閒錢閒時間在那裡想人生的大道理


此外,竹科的產線工作其實大致是比較單純,相對枯燥的
許多人非本業出身卻能留得久,薪水是很大的誘因,當然,可能,也是具備傾向務實的人格特質
太過抽象的理想或價值觀,他們是不太能領教,領情的
(朋友就很不屑地哈哈大笑兩聲說我們都在講屁話...)

********************************************************************************

前一陣子遇一個原住民
非常非常疲憊地說家裡的困境,自己如何用有限的資源在支持親戚朋友
聽著聽著,覺得很心疼
也發現他雖有界線的意識,卻仍然不斷地對周圍伸出援手


我們討論了一些關於界線的議題


臨走前他很誠懇地說了謝謝,你和醫師都願意傾聽
我想小事一樁ㄚ
然後隔天收到一封文情並茂的信來說他的感激和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走出來
我超感動,心想他真的是性情中人


過一陣子,一個媽媽,也是原住民
滔滔地說著自己的情形,又一個很辛苦到令人心疼的照顧者
(照顧著許多人的小孩)

"要不要想一下自己有多少力氣可以照顧人再決定付出多少?"
我看著她因為操勞過度而顯得蒼白的臉說
她苦笑著:家裡還有很多人需要幫忙啊



隔天我看瘋台灣,採訪到台東
一個穿著傳統原住民服飾的藝術家說:我們都是四海一家,不分你我的~~~~
他的臉上,有一種自豪,感染到連我都羨慕囉~~




這時候我回想自己遇見的各式各樣人們,是在什麼樣的文化價值觀底下長大?
又是如何賴以這樣的樣貌,昂然地紮根在這塊土地上?
沒有算計過的付出的確辛苦,背後卻有著更大的意義和滿足,甚至代表一種榮耀...


然後對於自己當時說出來的話,有點不好意思又感慨萬千
只好試著盡量睜大眼睛,開放心靈去體驗


的確,對許多人,我還停留在了解的層次,遑論幫忙
一提到幫忙,多少會顯出優勢弱勢的文化仲裁
大概也是我最要小心的,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文化價值觀


這時候要真實靠近個案,很難
僅能仰靠的就是一份尊重,謙卑和單純誠懇的心了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求好之心











治療到最後,有些OCD個案的症狀已經緩和不少,但還是會問:能不能完全不要有強迫意念?


我苦笑


這個問題有點像:能不能完全不要想起不開心的事?




當然,想起這些事總是惱人的,甚至是痛苦的
但是,心裡確確實實是受傷了,有疤痕,能說忘就忘嗎?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接受自己就是那麼敏感,神經質
就是會去在意一些哩哩扣扣小鳥事
想起來了,就想起來了
接受,不去抗拒,只是輕輕一瞥
然後,走下去,繼續做我們該做的事
過幾分鐘可能又想起來了
接受,不去抗拒,輕輕一瞥
繼續做應該做的事
......


直到有一天,我們可能會發現,咦? 很久沒有想起那件事了
接受,不去抗拒,輕輕一瞥
繼續做應該做的事


強迫意念就像退潮一般,慢慢淡去
這原理,有點像憂鬱症的內觀認知治療
其實,恐慌症也是一樣


它們都需要恐懼和執著去餵養
一旦不去在意了,學會四兩撥千斤了
沒有糧食,這些暗處的龐然巨獸自然就乾枯耗竭了


然而,這挑戰著每一個人的內在,隱微又蠢蠢欲動的求好之心
求好之心,可能把人推向顛峰,也可能緊鎖你的喉頭
讓人忘記何謂"放鬆"
於是,就像薛西佛斯推著巨石
無止盡勞碌著
.....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分離










晤談分別的那一刻,是個特殊的時刻



有些人站起來了,卻不打算離開
有些顯得不知所措:
表情僵硬、動作帶著一些遲疑
視線直直地盯著我的臉,像有未完結的話語


那一股矛盾的情感,連我都會被感染
再見突然說不出口
有時弄不清楚,是我自己的還是個案的分離焦慮


或許
是源於生命經驗當中,與重要他人的生離死別
感情上的忽略、漠視或拒絕…


個案平鋪直敘的故事,有時沒有輕重
卻隱含著他們自己也不明瞭的遺憾
無聲地擲入心湖中央,沒入水面的那一刻,泛起陣陣漣漪…



或許因為會痛,潛意識裡不去思索
然而
總在晤談即將結束而連結要暫時切斷的那一剎那
瞥見自己心口未癒的撕裂傷


無論是採取防衛姿態的冷漠疏離
焦慮帶來的手足無措
或是捨不得別過臉去的淚眼汪汪--
總歸是內心深處的一層脆弱
需要長長的時間去縫合,去填補……

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重建












晤談的心情有點像洗三溫暖,一番情緒的翻攪激昂過後,走向平靜


你知道
某些他賴以維生的藩籬,正在崩解,卻成就另一端的重建
只是在這一磚一瓦之間,曾經似乎殘破不堪,難看得令人心寒
裸露的鋼筋,粗糙的水泥
落石崩塌的聲響隆隆,一度蓋過另一頭悄然無聲的鑿砌



然而最終,亂石落定,重築的牆有了仍不明晰但實在的基底
雖不華美,也不致於無依



我們拍拍作工的手,抖落塵埃
暫得歇息

仰頭
寄望著它能長出一堵厚實,昂然矗立

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

In and Out











生活/人生似乎就是不斷地In and Out




走著走著發現一個有趣的點
想到某個人說過的理論或在某部電影裡看到的橋段
有了連結以後不得拍案叫絕同時放慢了腳步
這時候旁邊的人捏了你一把:ㄟ你ADD喔?
猛然發現自己不知身在何處並且有好一段沒有正常反應的時間
只好回望著還沒有結論的問句重新上緊發條好跟上現實的節奏




在治療室裡,聽個案說故事
聽著聽著就入神了,融合了,甚至迷失了
心理出現各種表情,想要跟著狂笑、怒罵、痛哭
快要忘記自己身份的時候警示燈響起--
就得幫腦袋衝個涼冷靜一下,挪出一點空間,放個問號
條列剛剛聽到的點他的家庭個人史反應型態…


有點像看電影看到一半,突然「啪」一聲開燈了我們來討論一下內容
那種煞風景的感覺……




就好像我現在寫文寫得正爽腦袋裡卻又老飄著前指導教授
從遙遠新加坡傳來的鬼魅般縈繞不去的迴音:記得改你的paper阿記得改你的paper阿~~

2008年12月6日 星期六






我們熟知的:煙、酒、毒
會被廣泛注意,是因為對他人的傷害力
有些癮的傷害對象,是自己


例如,吃的癮
大口吃喝之後的快感,隨之而來的自我鄙視
使人想盡辦法,狂拉催吐
接踵而來更深的自棄


打電動的癮
沉浸在喧鬧的聲光效果中,刺激、好玩
令人廢寢忘食、不可自拔
忘了上課,亂了作息
傷了身體,壞了感情


悲春傷秋的癮
看著一片落葉感嘆人世興亡
有些浪漫地顧影自憐
看不到陽光
聽不見笑聲


這些癮,都使人脫離了現實
誰叫現實是如此的平淡無味荒謬、緩慢又沉重

「有些現實,是不值得擁抱的」

於是我了解,原來他的癮背後,是失望

2008年12月5日 星期五

搶救心理創傷



大推!!

看到一個心理師的熱情,仁慈,遠見和行動力....

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

寶寶

上上週日在石門水庫的山路邊 撿到一隻瑟縮在路邊的白色小狗狗
取名叫寶寶
寶寶是一隻被遺棄的奶油貴賓
撿到時整個毛打結成一球球的 濕濕臭臭的
好像餓了很久瘦巴巴的
眼裡盡是驚慌
醫師說他六歲了 因為有牙週病 流浪前應該是可以每天吃狗罐頭 豪門出身的狗
老實說 現在狼狽的樣子
怎麼看都不像曾經是某個人家裡寵愛的小貴賓

我們花了大概可以買一台一般的數位相機的錢給他看醫生理毛
每天洗澡 早晚餵藥 弄大小便
寶寶開始變得越來越漂亮了
雖然毛還是短短的 有些地方的皮膚病還沒好
他越來越黏人了 喜歡用小爪撲著你的大腿 站立著走路
小眼睛咕嚕嚕的轉

然後 我們知道 儘管因為他生活變得忙碌許多
但是 我們已經沒辦法和他分開了.....

等她更漂亮些 再把照片放上來喔

預防










這一期公會的蝴蝶飛訊裡頭,有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字:

面對克魯曼所說的蕭條經濟 (depression economics) ,我們的老友精神科醫師當然會接到不少depression的新個案,投以百憂解或樂復得,十分鐘就打發上路,一邊微笑「危機就是商機」,「發現了藍海市場」。但心理師若還是那兩招「心理恆賤」和「心理滯聊」,不懂得向初級和二級預防的上游業務出航,和社區、企業或學校聯手,那就只好「看得到吃不到」,繼續在醫院評鑑制的保護傘下,孤芳自賞,顧影自憐了。~摘自蝴蝶飛訊第13期,黃龍杰心理師

I can not agree more.

對於前輩們跳脫醫療模式轉向二及預防的概念,我既驚喜又佩服
雖然自己仍在醫院的保護傘下運作,仍試著將這樣的概念應用到治療裡

例如,今天和個案的最後一次晤談,恐慌症的個案,一開始還以為自己是憂鬱症
「但是,你也有些災難化的想法喔!」
列舉數個之前在晤談中談到的例子,個案逐漸了解,自己對於未來是悲觀的

「所以經常感到不安,是嗎?」
個案點點頭,我說明各種負面想法如何導致憂鬱,但也提到個案潛在的樂觀因子:
「像你第三次心情比較好的時候,覺得自己『想開了』,如果對許多困難都能這樣想的話,就能夠避免自己憂鬱喔!」

個案微笑,我想她懂了


許多個案的診斷並不是憂鬱症,但都可以嗅到一些前兆:
對自己的失控感到無奈、絕望
對人生的意義和自我價值產生懷疑
對未來悲觀、過多的罪咎感
原先的各種焦慮症狀到後來合併憂鬱情緒,甚至演變成憂鬱症

在思考模式尚且具備彈性,悲觀還未根深柢固時
個案關心並急切想知道如何避免憂鬱
還有力氣作記錄和自我監控時
或許才是認知調整的黃金時期

2008年12月2日 星期二


匱乏的媽媽,給不出真實的愛
一不小心,小孩就成為滿足自己的工具
雖然她也不想,不要,不願意
她也厭棄這樣的自己


「給我吧~給我我要的愛吧~~」她的心說
然後她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完美
沒有得到注意,她更加匱乏


滿足不了心,那就滿足胃吧
於是,她把所有的東西吃進去
她更厭棄這樣的自己


「给我吧~給我我要的愛吧~~」她對她的孩子說
「愛是什麼?」她的孩子問
「跟我一樣完美」
「是!!」
但是,怎麼做都不對


「只要完美,我就會有愛了」所以「只要你完美,我就會給你愛」
像是千年的符咒,封印在她的胸口


什麼是完美? 她也說不清楚


撕開符咒,裡面有個洞,好大好深,看不見底
「貼回去!我快不能呼吸了…..」她臉色蒼白,上氣不接下氣
「我們來填補它吧」
「你給我吃什麼東西? 快住手!」她奮力掙扎
打到我,碼的,真痛!
我停下來

她開始哭泣
撲簌簌的眼淚,在胸口匯聚成一盞螢光

「小心捧著喔! 這是你的哀傷」我說

「我們一起變小吧,回到16歲的妳」
我們走進那個幽深黑暗的洞


「不要突然長大喔!不然我們會卡住,出不去」
「也不要裹住妳的哀傷,這樣我們就沒有光,會迷路」


小心翼翼地,我們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2008年12月1日 星期一

天空





視線不經意地,穿過窗台養的小樹
看到嫩綠的枝葉背後,是一片薄薄的天空





那也是許多個案感到不安或絕望的時候,視線投注的地方
那個時候,她們多半靜默
足以瞥見那些無法以言語表達的,意味深長的情感


也不知為何,大部分我看天空時,它都是乾淨的


或許在這片水泥牆以外尋不到一處不是人工的造景?
或許是那一份無瑕的寧靜,反映出人們心念當中最難以道出的所在
顯然坐在他們眼前的,並不是一片空白的螢幕
:P


在不久的將來,晤談室裡將只有四堵白牆
無論怎麼努力裝飾填補,都不再有天空,也沒有風

我只能努力地,拼湊每一塊自己在疲憊的時候,窗邊捕捉到的光景
只是不確定,能不能留住那一份滿足愜意
對自然界的敬畏,和被撫慰的心情


成群的燕子三三兩兩、不規則地穿梭
水泥窗台只供暫時歇息,待會牠們就會張開翅膀,飛去